《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可是记者走访许多学校后却发现,不管是家长会还是学校其他一些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唱主角的大多都是妈妈,爸爸不过是“零星点缀”。面对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许多老师都希望,爸爸们也能多关注一下孩子的教育,以防孩子们在性别角色化的关键时期失去榜样。
爸爸忙工作 孩子成了妈妈的事
据(天津)开发区一所幼儿园的老师介绍,在学校刚刚举行的新学期家长会上,前来参加会议的家长八成以上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很少有爸爸的身影。对于这样的现象,这位老师早已习以为常。“我们也曾经开展过一些一家三口可以全部参与其中的活动,希望更多的爸爸参与进来,但依然有许多孩子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来不了,导致许多活动都无法开展。”这位老师无奈地说。
“老公平时工作特别忙,一般家里的开销都是由他负责,做家务和照顾孩子就成了我的事。”在采访中,多数孩子的妈妈表示,由于家庭分工的不同,照顾孩子的责任一般由妈妈来分担,爸爸则鲜少关注孩子的教育。
父爱缺失 男孩儿像个小姑娘
家住开发区雅园社区的赵女士告诉记者,4岁的儿子由于爸爸长期不在家,经常跟妈妈待在一起。现在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露面。“跟个小女孩似的,平时被小朋友欺负了,也只会哭,不敢反抗。”赵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
泰丰社区的刘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就在上学期,老师向她反映儿子小楠在班上特别胆小,回答问题不敢举手,说话也不敢放大音量。“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信心,父亲在这方面的教育将很有作用。是不是孩子跟爸爸接触的时间太少了?”老师的一句话,让刘女士恍然大悟。原来,由于丈夫忙于事业,儿子的事基本上是她一手包办,自己胆小的性格也影响了儿子的性格。此后,为了让孩子与丈夫有更多的接触,刘女士规定丈夫每周必须抽出一天的时间来陪儿子,经过半年时间的相处,儿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善。
专家提醒:父爱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
家庭教育专家刘月老师认为,在教子过程中,妈妈往往更有耐心和责任感,但是家庭教育不能只靠“半边天”,父亲的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如果孩子儿时的教育中缺乏父爱,将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不利因素。尤其是现在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多是女性,如果父亲再很少和孩子相处沟通,就会让孩子在性别角色化的关键期失去榜样,甚至造成一些男孩子性格的女性化。
“父亲们要多和孩子接触,比如一起做游戏、指导其做作业。男性的理性思维、探索能力较强,父亲与孩子越亲密,对培养孩子的发现、研究、探索能力越有帮助。”刘月老师说。(见习记者 韩春霞 实习生 田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