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校媒联盟记者、南通大学学生鲍棋倩利用寒假时间,在家乡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调研发现,当地收“择校费”的做法大行其道,一些学生、家长苦不堪言。
在调研报告中,鲍棋倩提供了3个家庭的真实案例。家住农村的王帅考取了一所知名初中,但由于不在学区,需缴6000元择校费,得知消息,王帅的父母多次跑到学校请求免除择校费,却遭拒,最后只得出售自家种植的3000多斤小麦,又借了4000元,凑齐了费用;邱集镇的小代原本成绩平平,家长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托朋友找关系花钱把他送入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小黄中考失利,差两分,眼看要与名校失之交臂,父母怕断送孩子的前程,狠心拿出家里为盖房积蓄多年的8000元钱,交了择校费。
调研报告说,在睢宁,由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择校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代表回应
得知徐州市睢宁县部分学校收“择校费”的做法大行其道的问题后,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连连摇头,表示将批评当地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进行整改。
曹新平说,“择校热”是全国各地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家长择校,择的都是名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儿女能成龙、成凤,在教育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名校拥有的优质稀缺教育资源必将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普遍需求。在这个背景下,收取“择校费”,就成为许多名校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
“但这毕竟是明令禁止的!”曹新平说,为解决徐州市所辖学校收取“择校费”的问题,当地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在文件中要求学校禁收“择校费”。但禁令下发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一些连锁反应,如家长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户口转到学校周围,也就是说,取消“择校费”虽然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杀威棒,但它并不能彻底打消学生家长追逐名校的愿望,这些学生可能会转借“权”和“情”等方式进入名校,这是由强大的供需矛盾决定的。
曹新平说,归根结底,是要推进教育的均等化,让大家受到均等的教育。现实考验是,不可能“把强校变弱”,而要“把弱校变强”。
“我们正在探索,名校有师资,有优良的传统,能不能搞连锁经营,鼓励教师多点上岗?同时,我们准备对弱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曹新平说:“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徐州也在不断探索破解之道,假若有好的方法,希望能够交流,并学习借鉴。”
(代表回应由本报记者王雪迎采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