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测谎仪能“测”出学术道德吗

2011年03月31日 14:3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省会媒体报道,现在使用论文“测谎仪”的高校已不在少数。中南大学新近宣布,从2011年开始,中南大学所有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否则不予答辩。

  近些年,蔓延在高校科研领域的学术抄袭、学术造假甚至是买卖交易事件,此起彼伏,屡禁不止。学术不端日益泛滥,我们似乎完全可以理解学术测谎仪的发明者以及使用者的良苦用心。

  反对学生论文抄袭当然是对的,不过,有了论文测谎仪就能确保健康的校园学术环境吗?我看不见得。所谓的学术测谎系统,无非是电脑通过对学生论文和数据库存储的资料进行“机械化”的对比,从而得出是否抄袭的系统判断。众所周知,学术论文不比其他,往往需要引用诸多文献资料等进行观点阐述论证——正常的学术引用,电脑是无从判断的,它只能给出雷同抄袭的工具判断,这种判断,未必客观公正。更重要的是,使用学术测谎仪,等同于将所有学生都置于“抄袭嫌疑人”的通杀平台上,这有悖于大学精神。

  匡正学术不端之风,需要正本清源,从根本抓起。学术不端的根源在于制度缺陷引发了道德沦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现行学术体制的落后和不规范、不健全,“唯论文是举”的学术评价体系客观上助推了学术浮夸之风。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热衷于出科研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苦思冥想地寻课题、觅资金,对所谓的“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趋之若鹜,无心教学;而上行下效之下,学生毕业论文抄袭、拼凑成风,也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尽快对弊端日益明显的学术体制进行改良,是反学术不端的题中之义——细化为具体的举措,就是要出台更贴近学术个性、呵护学术创新的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破除“论文情结”,在教育机制本身上做做文章。如果说制度改良的行动中,或者有必要引入一些辅助的“工具”来进行辅助,那也不是治标不治本的“学术测谎仪”,而是清除病灶的“论文瘦身机”。

  论文测谎仪“测”不出学术道德。显而易见,只要唯论文是举的高校评价车轮还在运转,学校有学术测谎仪的“政策”,学生未必就没有准备充分的“对策”,大抵只能让造假者越来越“精明”;而当“论文”不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甚至也不是主要标准,不仅抄袭造假会越来越少,学术心态也会随之回归理性。 (王 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