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柳州4月2日电 (记者庞革平)“免费午餐暖人心,免费午餐惠农民;中午不挨吃冷饭,热饭热菜放心吃。上学不用包午饭,不用停工送饭行;党的政策这样好,娃崽读书更应勤……”
这首流传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新民歌,唱的是柳州“免费午餐”工程。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柳州市对融安、融水、三江3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免费午餐”制度。2010年3月1日起,随着“免费午餐”工程范围扩大到柳城县古砦乡,实现了对柳州市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户口学生的全面覆盖。
该项目实施以来,柳州市共投入9889.6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8393.5万元),每年让10.3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对“控辍保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国家级贫困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自治区级贫困县融安县,当地群众居住分散且经济条件差。离学校较远的学生需要步行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上学。学校没食堂,学生只能自带午餐,常常以咸菜下饭,用生水泡饭。长期的营养不足,导致许多孩子普遍矮小,有的还患上胃病。
这一情况,引起了柳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从2008年起,柳州市决定实施免费午餐工程。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85%,县财政承担15%。
当年,三江、融水、融安3县县城所在地以外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学生,都可享受免费午餐,标准为每人每餐2元。这2元钱不包括人工、水电费用,要完全花在学生餐盒里。
对50人以上的学校和教学点,各县安排专项经费,通过改建、新建或扩建食堂实行集中开饭,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对于50人以下的学校和教学点,学校购买面包、牛奶等发给学生,或者将经费发给老师,由学生到老师家中就餐。
每学期开学前,柳州市财政就将本级专项资金预拨到各县财政,确保学生开学第一天就能吃上免费午餐。
柳州市市长郑俊康介绍说,为确保相关资金安全有效运行,3个县均设有专户,专款专用,学校每天都要开列明细账。
柳州市教育局还专门聘请饮食营养专家到各县调研,根据各县食品原材料供应、学生体质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营养食谱供学校参考,确保餐餐有肉菜,荤素搭配合理,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免费午餐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控辍保学’起到积极作用。”柳州市教育局局长撒忠民说,以2008年秋季学期为例,实施免费午餐仅1个月,这3个县共回流学生692人。许多随在外务工的父母到外地就读的学生,也纷纷返回原籍读书,“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免费午餐制度对强化城乡帮扶机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柳州市委书记陈刚表示,要使免费午餐政策发挥更大效益,还需完善政策实施细节,开展跟踪调查研究,把免费午餐工作与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结合起来,调整学校布局,既要走相对集中的办学之路,又要考虑如何解决农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