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一书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没有哪一种爱能全面代替父母的亲情。
“钢管家庭”:孩子渴望父母的情感呵护
有一类家庭犹如钢管,父母对孩子缺乏情感支持,亲子关系冷漠。这些父母不了解,孩子对父母的精神需求远比物质需求更强烈,他们需要父母在精神上的关爱。
湖北一个在校大四女生,因为考研的问题产生了压力,发展到经常“看见”有人在用望远镜望她,继而出现了关系妄想,内心有被揭秘感,且内容泛化、荒谬,并且反复出现言语幻听,情感淡漠,意志力减退。
此后,她不再与同学交往,总说电脑控制了她,子虚乌有的男朋友也在跟她说话,也要她听电脑的,如果不听,就会死。再后来,她又反复对人说她爸被别人害死了,一家人全部被害了。她要去报仇,情绪由此更加低落,整天哭哭啼啼,愁眉不展。
“我爸对我很严厉,小学、初中、高中,从来是姐做完了题出去玩,而我,放学回家就不准再出去。因为我的作业老是有做不对的地方。读大学了,每次回家爸总要提到我姐,说我不如姐。我姐学德语,在考德福。”
“反正一讲学习,不是讲你学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只问你考了多少分。”
该女生入院治疗已有3年。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缺乏支持,亲子关系冷漠、坚硬。这类家庭被称作“钢管家庭”。心理学专家指出,受挫心理严重、内心冲动感很强的人,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容易出现抑郁状况。“钢管家庭”中的父母不了解,在任何时候,隐性的、精神方面的因素都比物质方面的内容重要得多,孩子对父母的精神需求远比物质需求更强烈。而在精神因素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则是父母公正无私的“爱”。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更重视智力方面的物质投入,只关心考试分数,很少顾及孩子在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需求,从而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沉重的“誓言”:孩子不是父母愿望的传承工具
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认同。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对他们的天性给予认同,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培养。
俊才学习成绩非常好,并且勤快、孝顺。他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文学家。
然而在俊才读高二时,其祖母突发脑溢血。身为乡镇医生的父亲把俊才拉到祖母面前,拉着俊才跪下,要他当着即将去世的祖母,发誓将来当医生。
在父亲的坚持下,俊才报考了医科大学。然而,进入医科大学校园的俊才并不快乐。3年的医学院生活使他濒临崩溃。而这并没有引起俊才父母的警觉。终于有一天,俊才在实习医院里因为看到了尸体而惊厥昏倒,醒来后的他再也认不出自己的父母,甚至开始追打父母,最终不得不被送到湖南省脑科医院进行精神康复治疗……
望子成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些父母没有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也许一些父母会感到委屈:“我们整天围着孩子转,怎么还不够尊重他?”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围着孩子转,而实际上却是孩子在围着父母的意志转。
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认同。通过父母的认同,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自信心、自尊心,甚至成就感。然而,一个违心遵从父母意愿去学习的孩子内心肯定是不快乐的,一旦承受的压力过大,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便会慢慢冷却。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对他们的天性给予认同,这样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培养方法。孙云晓认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自然无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期望值。”
聪明妈妈:用童话编织亲子关系的纽带
让书中的人物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兴趣的一切事物都和孩子对话,给孩子一个美丽如童话的世界,不用生硬的说教,孩子的良好品格也会自然形成。
书中的一个成功案例颇有启发性。在童诗颁奖会现场,年仅5岁的小女孩以稚嫩童声朗诵的《我的老师们》,给参加活动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女孩儿的母亲赖文莲说,刚满5岁的女儿已经能独立阅读,自编了50多个故事和童谣。
这样的“小神童”是如何打造的呢?
母亲赖文莲说,女儿7个月的时候特别喜欢翻书,咿咿呀呀说个不停。于是赖文莲利用孩子喜欢说话的契机将日常琐事编成简短的童话,每天重复讲,丰富孩子的词汇。
后来,赖文莲常常即兴编故事教育女儿,寓教于乐。比如,在女儿突然倔强起来的时候,赖文莲就扮成《幼儿画报》的维灵娜给她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小妹妹:
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维灵娜。这几天,你自己吃饭,是个很乖的小朋友。高乐高一族的朋友喜欢你,为你高兴!加油啊!小欣航!祝你早日成为大学问家!给你提个小小意见:吃饭时要一心一意,不要吃吃停停!好吗?
喜欢你的维灵娜
女儿收到信,激动得流泪,满心欢喜地接受了维灵娜的意见。
让书中的人物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兴趣的一切事物都和孩子对话,赖文莲觉得这样既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又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平等的交流中,孩子能更加轻松而开心地接受意见。
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更是影响孩子终生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替代不了的。正如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说,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