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透视留学低龄化现象:寻求优质教育 还是无奈选择

2011年04月21日 08:4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中旬,教育数据调查机构麦可思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表了一组数据表明,在有出国意向的高中生中,有近三成想高中阶段就出国。这一比例相比过去逐年提高。在选择出国的理由中,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

  另外,理由为“逃离国内升学压力”的比例为19%,且多存在于计划出国读高中的以及成绩在班级排名较低的高中生群体。

  根据北京一位中学资深班主任介绍,目前高中选择出国的学生中存在两极,成绩优异以及成绩排名较低的两种学生群体。而且,在北京不少重点中学中,出现了“出国班”,甚至班里一半人选择出国的现象。高中“空心化”现象凸显。

  在留学潮中,越来越多稚嫩的面孔闪现其中,近年来,低龄留学已蔚然成风,在此过程中不仅低龄留学生群体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凸显出中国国内教育的困境。

  放眼全球寻找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国内读书负担其实一点不比把孩子送出去轻,从小升初开始就奥数占坑,幼儿园也是天价,择校费又贵,这些都花了算算跟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的成本相差不会太大。”万女士的儿子目前在英国读中学,她认为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是一种很自然的现实考虑。

  万女士的孩子在国内成绩并不出色,但在万女士看来,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但是国内高中偏重应试,孩子的潜力无法得到发挥,而国外更注重孩子创造力认知力的培养。

  “为什么送孩子出国,成绩不好,国内考不上好大学,未来没饭吃啊。”在一家留学咨询机构,一位姓全的学生家长对记者表示。自己的孩子目前读高二,班主任已经几次暗示他,孩子成绩太差,恐怕会拖累班级的升学率,应该早作打算,比如送孩子出国“镀金”。

  他不是没有担心,孩子自理能力差,一个人在国外该怎么生活?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法律制度环境不了解,遇到事连人身安全都成问题。还有,国外的文化和国内不同,受到不良影响,很容易沾染上坏毛病……但在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送出国,读个学位再回来就业成为他对孩子最现实的打算。

  对于一些成绩优异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长更倾向于高考之后出去读大学,“我认为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扎实的,最关键的是,高中后孩子就成年了,价值观相对固定,相比小时候送出去我们放心些。”北京汇文中学学生家长张景鸣说。

  教育专家徐小平认为,中国家长如此热衷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一方面是因为国人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日渐失望,另一方面,更多中国人开始放眼全球寻找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少欧洲国家已经将中国的留学市场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重点着力点,很多国外声誉一般的大学甚至中学也大举登陆国内,开设展位,不断降低留学门槛。一言概之,只要能交钱,对方会对其入学提供各种便利,其中以英国最为积极。

  而国内大举兴起的留学咨询产业为了获取高昂的中介费,也在为低龄留学生的顺利出国想尽办法大开方便之门。

  警惕低龄孩子“垃圾留学”

  国内低龄出国留学的热潮涌动,但近些年国外中国小留学生的表现却一次次给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泼上冷水。最近的一起就是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一位留日学生因母亲没有缴纳学费而对其拔刀相向。后经其母亲口述,该生中学就去日本留学,前一阶段已出现心理问题。

  在加拿大语言学校教书的赵老师最近对来自国内的小留学生越来越感到忧虑,不少人上课时都在炫耀自己先进昂贵的手机、电脑。一位孩子甚至直接对他说:“老师,你开个价,多少钱能让我通过。”更加让他担心的是,这个群体中不少人开始涉猎黄赌毒,而且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

  他说,十几岁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青春期又是性情最多变的时期,突临异地,脱离了原来学校与家长的严格管理。若找不到排解的出口,问题可能越积越深,对其成长不利。

  “如果是被家长安排留学,并非出于自愿,对环境缺乏主动接受的热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赵老师班级一位来自浙江的学生,由于性格孤僻,语言不同,最后心理出现严重问题,动辄对同学拳脚相加,只能提前回国。根据国内《环球时报》的一则报道称,中国留学生海外同居率高达80%,而且年龄越小,同居率越高。

  留学回国的研究生黄林告诉记者,在国外,很多小留学生家庭环境优越,开好车,过奢侈生活的不少,也有很多条件一般的学生,经常去打工,日子过得很清苦。在国外留学的日子学习和生活都不是很容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提出,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外读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过去10年间,内地大学的声誉随扩招规模的扩大而下降,频频发生于高校中的教育、学术腐败案例,则一再损伤高校的公信力。”熊丙奇也表示了他的担忧:“如今,‘垃圾留学’比比皆是。类似‘在国内学得差却能在国外轻松上名牌大学’的观点,可以激发出国热情,却很难达到留学的实际效果。”(记者 车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