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清华大学校史馆落成 近两百件实物首展(组图) (2)

2011年04月22日 09:3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荷塘月色原景重现

  在清华校史馆中,现代科技将荷塘复原,人们甚至可以重新走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领略一下那抹月色。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悠悠的独白响在耳边,眼前就是那美妙的荷塘,如注的月光,清澈地撒在湖面,荷花绽放,鱼儿畅游在水中,偶尔伸一伸手,鱼儿还会快速的躲开。

  先生的名篇就在这美妙的荷塘中缓缓展开……

  清华景

  “寡言校长”梅贻琦长衫造型亮相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作为百年校庆活动的一部分,为期一个月的“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目前正在清华园内举行。

  “清华百年有两个重要命题,对上一个百年经验的梳理、总结,对新一个百年的思考和规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雕塑展更多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

  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内原有朱自清、闻一多的雕像和王国维纪念碑等。这次通过雕塑展现的人物,既有清华校史上的重要人物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也有著名的“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反映学生生活的《水木年华》《毕业时刻》,诠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春风化雨》《和合方舟》等作品,也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展出结束后将举行票选,部分当选作品将永久竖立于清华校园。

  或是抽象的条形码,或是充满奇思妙想的未来方舟,在绿树繁花的掩映下,一座座雕塑巧妙地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今年,同宗同源的北京清华大学将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校庆,因此“台湾元素”也成为展览中的一大亮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董书兵介绍说,大赛共在全世界征集了32个国家和地区的860多个方案,最后入围的百件作品中,有3件来自台湾。

  台湾雕塑家向光华的作品“人文视窗”就安置在紫荆雕塑苑。这位出生于花莲的玩石好手,奉献了一件几何造型量体的作品。作品的寓意是,下一个百年清华将成为“丰厚历史中亦见现代清新气息”的人文视窗。

  除了台湾雕塑师的作品,在两岸清华都先后担任过校长的梅贻琦塑像受到师生们的特别关注。据介绍,这尊雕塑选用的是梅贻琦手拿礼帽的长衫造型,通过具像写实的手法体现其“寡言校长”的人格魅力。

  “新竹的校友来到北京,在梅校长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到他的‘音容笑貌’,一定会引发别样的缅怀之情。”赵萌说。

  “校园是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地方,清华校园过去百年已经形成了一些氛围,百年校庆则是过去和未来百年的起承转合点。”赵萌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与雕塑“对话”的同时,思考清华乃至中国校园文化建设未来百年的提升、拓展方向。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清华缘

  不论来自海峡的哪岸

  都是清华人

  “今年是清华建校百年,我在新竹清华、北京清华学习工作的日子加起来正好20年,我这一生和清华有不解之缘。”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来临之际,台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国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入校第一件事学会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两岸清华至今保留着同样的校名、校训与校歌。这首校歌,恰同学少年时的吴国祯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校园中,常常听到、唱起。

  1966年至1970年,吴国祯在新竹清华大学就读化学系。当时梅贻琦校长已经去世,但梅校长所提倡的校风依然。学子们一入校,就要先学会唱校歌。

  “梅校长遗留的另一个清华学风,就是重视文史的学习,”吴国祯说。虽然清华以理工立校,但他入校时上语文课,读的是民国早年的散文和各种版本的古典文学教材。直至今日,他仍保留着闲时读文史书籍的习惯。

  “在清华四年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吴国祯说,在新竹清华的图书馆,他还阅读了不少物理方面的图书,学会用更多的物理视角来研究化学的一些课题领域。他的两本专著《拉曼谱学:峰强中的信息》和《分子高激发振动:非线性和混沌的理论》,正是打通物理和化学领域的心血之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