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来重视利用儿童启蒙读物对儿童进行教育。在古代,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儿童读物,承担着儿童生活常识、历史知识、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历来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这些儿童启蒙读物一般都文字简练、押韵合辙、朗朗上口、易背易记,内容浅显易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通篇是典型人物、历史故事、民间谚语、流行成语。儿童阅读启蒙读物可以开阔眼界,丰富、活跃孩子课外文化生活。引导儿童阅读古代启蒙读物,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对于孩子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是很有意义的。
孩子可以适当学一些国学,但要有选择地去学,不能将其作为幼儿阶段的主要任务。古代这些儿童启蒙读物虽然承载了传统文化,但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时代的行为规范,不可能没有历史的局限性;而现在,毕竟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有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则显得陈旧、落后、过时了。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是积极的,在现代社会就不一定还是积极的了,这是历史发展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古代启蒙读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所选择、取舍,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照搬。
幼儿园的孩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尚缺乏生活经验和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他们对新奇的信息感受能力很强,但筛选、取舍信息的能力很差,面对积极的、消极的信息,往往会兼收并蓄,难免受到消极的影响,成年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对他们读经提供必要的指导,尽量给孩子阅读有益无害的东西,以把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不可推卸。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在引导儿童阅读古代启蒙读物时,要创新形式,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可以结合游戏进行,但不要强迫孩子去读经,强迫机械记忆不仅不利于幼儿成长,反而会对他们的想象力造成一定的损害。
此外,孩子们长大后离开学校、家庭,要进入的是现代社会,必须首先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行为规范,不然的话,会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很难融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现在,社会上一些民办文化教育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任意夸大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以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行为规范为辅,甚至出现以“国学”教育代替现代教育的倾向。这是本末倒置,是不可取的,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予以干预。
至于现在有的民办文化教育机构开办“儿童国学班”,组织孩子背诵、学习“四书五经”,我很不以为然。民办学校教师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很难有胜任国学教学任务的,只能是装腔作势,也就是“组织”孩子摇头晃脑地诵读,囫囵吞枣,机械记忆。就算是布置古代私塾教室、用古装包装师生,也只是制造了一种氛围,孩子获得的至多也就是一锅“夹生饭”,我非常担心会误人子弟,给以后学习传统文化制造麻烦。
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家长会“大义凛然”地不惜重金让绝无仅有的孩子去做“实验品”,我实在是搞不明白。
(赵忠心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