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奥数竞赛不只是为了拿个奖,或是仅仅为了高考加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王杰在这次国家集训队开幕式上说,奥数不应该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我们希望通过集训,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大家的创造性思维。
真正适合学奥数的学生一般只占5%左右
高招加分政策的调整,与社会舆论对奥数的猛烈批评有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两年前曾发表题为《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博文,他指出,“奥数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如杨乐等许多数学家所言,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相反,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从小学就厌学的原因。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
对此,熊斌认为,全民“奥数热”导致了人们对奥数的误解。他解释说,奥数题本身就是数学题,可能比一般的题目会稍微难一点,对思维的要求高一点,现在连高考的数学考卷上也会出现以前的奥数竞赛题。奥数与传统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它主要是一个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同学提供的进一步提高的舞台,是“因材施教”的体现。正像许多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在课外会继续学画画、弹琴和唱歌一样,学数学、学物理也未尝不可。
根据熊斌多年的观察,真正适合学奥数的学生一般只占5%左右。可时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在办奥数班,这就很不正常了。他说,被社会舆论所谴责的所谓“奥数”,与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根本不是一回事。这股全民“奥数热”可追溯到1998年前后,最直接的原因是初中入学考试取消,不少中学为了招收优秀的生源,把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指标之一,结果奥数被异化成了升学的砝码。熊斌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到外地出差,看到一些被冠以“奥数物理”、“奥数语文”名号的物理、语文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感觉很荒唐。
“奥数热”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熊斌认为, “奥数热”主要热在小学阶段,这是由于功利主义驱使所造成的,和竞赛本身无关。绝大部分家长抱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在孩子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课外活动。他强调,“学习奥数要有数学天赋,和弹钢琴要有音乐天赋是一样的道理”。但现在很多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什么都让孩子学。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天赋不明显,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挺聪明,纷纷报名学奥数,到了中学阶段才逐渐明白,孩子根本不是这块料。
由于升学导致的“奥数热”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熊斌认为,光靠禁办奥数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可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多了,“奥数热”才会冷下来。记者 陈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