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顾秉林:清华争取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2011年04月24日 14: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视频: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建校百年大会上发言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4月24日电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24日在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表示,充分体现民族自觉、深刻反映时代风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的“清华精神”,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展望未来,顾秉林说,清华大学要力争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大会上发言。

  顾秉林说,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斗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作为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缩影,清华的百年历程是清华人致力于兴国安邦的奋斗史,是探索中国科技教育自立自强的开拓史,是向着世界先进水平跨越发展的攀登史。

  谈“清华精神”:突出体现在社会责任之中

  顾秉林说,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清华大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这种充分体现民族自觉,深刻反映时代风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的“清华精神”,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清华精神”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之中

  建校早期,清华就确立了扶植全才、增进国力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思想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型的拔尖创新人才。百年树人,桃李芬芳,17万莘莘学子在“清华精神”熏陶下奋勇向上,一大批治学、兴业、治国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梁。

  “清华精神”深深融入到创新实践之中

  无论是开创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还是确立顶天、立地、树人的科学宗旨,无论是二三十年代开启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诸多领域,还是五六十年代兴办一批新技术专业,八十年代以来布局和发展综合性学科。“清华精神”引领着我们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百年创新,硕果累累,清华师生在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刷新着一项又一项的记录,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

  今天,随着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清华大学在国际科技领域,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华精神”突出体现在社会责任之中

  从129运动中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到黎明前的黑暗中发表最后的演讲,从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从积极参与汶川、玉树抗震救灾, 到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献计出力, 从紫荆志愿者的灿烂微笑,到越来越多学子踊跃奔赴祖国建设一线。每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总有清华人挺身而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难,为国家富强拼搏奉献,为人民幸福建功立业。

  一百年来,一代代清华人以思想和行动铸就了“清华精神”,以智慧和汗水诠释者“清华精神”,以创造和奉献光大了“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根植中华民族的沃土,广纳世界文明的精髓, 激励着万千学子,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汇成一曲昂扬激越的时代壮歌。 

  展望未来: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顾秉林说,百年华诞是清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历史新起点。当今世界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许多共同的难题。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全国上下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刻反思不足和差距,进一步增强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奋发有为,开创未来。

  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不断树立更高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百年积淀的办学优势进一步 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努力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取得更多原创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面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使清华大学始终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

  我们要始终坚持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校风学风,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全面发展,成才祖国。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人师表,敬业奉献。

  我们要大力倡导“人文日新”。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人文”二字,源于《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盖指人类一切文化创造。“日新”一词,典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每天都要革故鼎新。作为“清华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文日新不仅是指人文精神的发扬和提升,更是指文明的传承与创造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

  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使清华大学始终成为继承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交流借鉴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锐意创造新知识、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要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营造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培育视野开阔、人格完善、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

  顾秉林最后说,展望未来,我们一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的要求,不负国家和民族的重托,以及人民的厚望。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浩荡洪流中续写清韵华章,再创新的辉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