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网络语言校园盛行 学者称其是一把“双刃剑”

2011年05月11日 14:48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网络语言对校园的 ‘入侵’太厉害了,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日常用语,不仅家长听不懂,就连老师也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提起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沈阳市实验中学董老师对记者说。

  昨天记者走访沈阳市南京一、一经一、二经二等小学、沈阳市实验中学、126、165等几所中学和几十位学生及家长时发现,网络语言早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习惯用语,就连学生写作文也不自觉地在使用。家长表示,孩子平时说话爱用网络语言,和孩子沟通已有障碍;一些老师认为网络语言虽很时尚,但也不宜过分使用,否则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与表达;专家表示,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其存在既有合理性,也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应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给予高度重视。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很过瘾

  昨天中午,利用学校午休时间,记者走访沈阳市多所中小学校。 “表酱子。 ”“今天真啊! ”用过午餐的沈阳市沈河区一经一小学的学生,三五成群地在校园内玩耍。记者站在校门口,这样的对话不时传来。“你们在说什么? ”“阿姨,这都听不懂啊! ”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笑呵呵地解释,“表酱子就是不要这样子,就是很倒霉。 ”说起网络语言,学生们滔滔不绝。 “我是打酱油滴,就是我是路过的……”

  “平时说话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吗? ”“大家都用,多给力啊,特爽,特过瘾! ”学生们争着告诉记者,网络语言在同学中间流传,你不用就落后了,也无法交流了。写日记时用网络语言最多,由于家长不懂,即使偷看也不怕。写作文时偶尔也用,习惯已成自然了。

  一位中午给学生送饭的家长给记者讲了一个笑话。一次在检查孩子作业时,课本里有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些符号,“*:o((:-(:^({:-)”。家长以为是孩子早恋了,拿着纸条去找老师,老师看后也不懂,就找孩子“破译”。原来这些符号要表达的意思是,小丑!紧皱眉头,又愁眉苦脸,不晓得又发生了什么事?跟谁打架了,鼻子被打歪了?今天我中分的发型,帅不帅?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十位中小学生,九成多上网聊天都使用网络语言,八成多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使用,多数同学已分不清哪些是网络语言,哪些是正常用语了。

  网络语言可谓千奇百怪

  河南一个中学曾对中小学生网络语言进行调研总结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网络语言大至包括符号化、数字化、表情化、字母化等六种类型。比如,:-D这样的表情就是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数字化就是用数字及其谐音表达想法。比如55、88、562059487,意思就是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字母化就是用字母表情达意。比如,BT就是变态的缩写,PPMM就是漂亮的妹妹;还有超越传统的语法出现的网络新词,比如“酱子”,就是这样子啊、“表”就是不要;一些旧词被赋予新意,比如“可爱”就是可怜没人爱、“恐龙”就是丑女;“打铁”是写帖子;“拍砖”是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记者上网查寻发现,网络语言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制,倒装句时有出现,可谓千奇百怪,在表达上更偏向于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有些最初流行的网络语言被广为接受,后来又被放弃,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比如“给力”等,才得以保留。

  家长:与孩子交流出现障碍

  记者采访的多数家长都表示,现在孩子都上网,网瘾大的孩子,生活甚至学习中,把网络语言当成了习惯用语,交流上已经出现障碍,对此,他们有些担心。

  一位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重,回家就写作业,说话乱七八糟的,和同学交流,说的话就更没谱,根本听不懂。

  有的家长表示,现在孩子早熟,家长怕他们早恋影响学习,生活中对其言行多有关注,但有的孩子为了逃脱家长监督,就利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家长又不懂,孩子处于什么状态根本无法真正掌握。

  有的家长希望,学校要适当限制学生过分使用网络语言,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如学校和老师的大,如果学校对此放任,一些低俗的网络语言会对学生成长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沈河区一经一小学王老师说,作为老师,她和孩子之间没有语言代沟,也不存在交流障碍。但网络语言大部分是对词语的音译和简化,学生过于使用会对原词本意产生混淆,作文中不规范的用法的确很多。作为家长,她对网络语言对学生的过分渗透很担心。

  老师: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很头疼

  “学生作文中会不自觉地使用网络语言,但多数时候表达的意思并不确切。 ”沈阳市一经一小学一位老师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很是头痛。 “经常会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最近很郁闷的说’这样的话,有些学生作文的开头经常是 ‘今天真是太了’……受网络语言影响,规范汉语中的主谓宾说法已被学生颠倒,你不知道学生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纠正起来很费劲。 ”这位老师认为,学校应该限制学生过分使用网络语言。

  记者通过对多位中小学老师调查,网络语言对小学生作文的写作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一是错字多,二是表达的意思不确切。老师们的观点是,网络语言简洁生动,传播速度快,也有其存在的一定 合 理性,对学生不能进行强制的“堵”,即限制是行不通的,要以开放的心态进行疏导。老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学生,清楚他们为什么喜欢和喜欢什么样的网络语言,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老师们表示,教师和学生之间尚未形成网络代沟,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网络代沟已经出现。

  专家:要从文化安全的高度给予重视

  “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一些符号化和表情化的交流的确提高了效率。 ”辽宁社会科学院张思宁研究员对网络语言的流行曾进行过调查。她认为,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是学生、就是成年人,上网使用网络语言的确会带来特有的惬意感受,这种感受是在现实世界中无法体会到的。正因为它的简洁且带有一定的乐趣性,才得以流行。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传统的交流方式可以说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是千百年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也是应该传承下去的。网络语言因其过于随意和简化,也缺少逻辑性,中小学生的过分使用,已对传统的交流方式甚至是主流文化带来了冲击,对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经常出现错别字和语法上的错误,会影响学生们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更为主要的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过分使用网络语言,会导致其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同度降低。张思宁认为,在尊重学生们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家庭尤其是社会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要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给予高度重视。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不足,尚待加强。(记者 高慧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