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5月23日电 题: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的“探路者”
记者:周建琳
上海纽约大学奠基陆家嘴、多所香港地区高校和欧美地区名校纷纷被“原装引进”广东。今年,中外合作办学似有风雨欲来之势。他们,给人热望,同时夹杂着一连串悬而未决的问号。
如何定位中外合作办学?如何避免盲目跟风?近日,记者采访了已试水中外合作办学近5年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本一批次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学。
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
“当时把燕菲送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很多同事都为我一把汗,你不知道当时这个学校就一幢楼,而且还没有围墙!”踩着女儿曾经的足迹,望着女儿曾经学习的课桌,郑志光为自己的“冒险行为”暗暗得意。
可惜,此刻他偷乐的表情女儿郑燕菲没法看到。远在英国的她,现在正在中餐馆里边打工边做一个选择题:下一站是去剑桥还是去牛津。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老师和学生们都说:“很难用一个标签概括即将毕业的西交利物浦学生郑燕菲”。她不仅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也是积极的社会实践者和年轻的人生理想探索者。截止2011年4月,她已经获得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全球顶尖名校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与这所年轻国际大学的很多学子一样,选择西交利物浦大学完全是郑燕菲计划之外。高考时一贯优秀的她发挥失常,成绩仅过本一线。
也就这里,郑燕菲选择了重新出发。她曾不至一次地对父母和老师说,高考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结缘西浦,对她来说是“否极泰来”。
而郑燕菲并非特例,西交利物浦大学136名首届毕业生“普遍优秀”,他们当中96%的同学将继续在世界著名学府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这其中,共有14名同学陆续收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全球排名前十位大学(据《2010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的录取通知书,超过总人数的10%。
“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优异成绩绝不是凭空得来,采访西交利物浦大学那天正好是周六,但教室、自习室,依然能发现众多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
“感觉这里的学习比较紧张,学习气氛比较浓厚。” 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马悦坦言,开始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美好,完全英国式的教学体系,让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的他们无所适从。
但马悦也感觉到,这个大学和国内传统大学完全不一样,没有家长的耳提面命,没有老师的命令式的安排和指挥,可以肆意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令人同学们神往的是其拥有永恒魅力的“开放性”、“包容性”。
学生是年轻的成年人
“ 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包括大学依然被看成孩子,要把知识打成碎片,嚼碎再喂给学生,这种灌输式教学使学生习惯记知识、考知识、考完了忘知识,难以真正进入社会。” 作为中国一位资深的高校管理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其教育理念中一直强调“把学生看成年轻的成人”。
他说,大学入学的日子就可以看做是学生的成人日,应该从此学会承担成人的责任,学会独立。
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从小到大应试教育使得这些孩子还没有养成独立性,学校要进行一定的诱导、帮助和扶持。
经过五年的探索,西交利物浦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育人模式——“五星育人模式”,把学生当做年轻的成年人,强调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他们能够“成功学习,幸福生活”,这些都是“五星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
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让西交利物浦学子在全球的舞台上爆发出了惊人的活力, 西交利物浦大学2010年在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率超过82%,2011年一二等奖获奖团队达到23个。
马悦是2011美国数学建模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回顾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与感想时,她在网络日志中写道:“感谢XJTLU(西交利物浦大学)!真的,你给我的太多了!我在这里什么机会都能抓住!很难想象,如果是在传统大学的我是否会听说这个!是否有机会参加MCM(美国数学建模比赛),是否能拿英文写出这么长的英文report来!”
与传统高校不同的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这项国际赛事中,85%的参赛者都是大一、大二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高等数学课程都没有学完。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杨民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学校对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坚持“自愿参与、不选拔、不排除”的原则。他说,参加竞赛的目的不是追求获奖,而是通过参赛的过程,使同学们得到一种训练,提升自身能力和经验,
文凭是学习的副产品
“获中外两个文凭只是在校学习的副产品,而终生受益的收获是利用学校国际化的环境、全球整合的教育资源,充分提高你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整合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执行的能力等”,这里席酉民写给新生的一封信。
他说,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不但文凭是副产品,知识也是副产品。学校办学的使命之一是让学生不仅要在中国参与竞争、而且要面向整个世界。
学生的健康发展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蒋烨现在已被亲切地称为“XJTLU”的校友。她是伯明翰大学商学院里年纪最小的博士。
在英国留学日记中蒋烨写下这样一段话: 回想在西交利物浦的那几年,杨之宜老师和丁晓明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且很关心我学业的方向和就业道路的选择;同时,也感谢我的校外导师田伯忠老师,作为他的第一届学生,我很幸运,田老师是资深的培训人士,大三开始,他就对我进行就业和各种方向上的培养,这让我成长了很多,亦师亦友。
席酉民说:“西浦的每个学生除了有一个内部的导师,像英国高校的tutor外,还有一个外部导师。外部导师由企业或政府机构的成功人士担任,他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制定人生规划,指导学生科研和学习。”
“愿景”,是席酉民最喜欢使用的词汇之一。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一所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席酉民说。
研究导向决定了西交利物浦是一个非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09年,“合作双方不从西交利物浦获得任何经济回报”写入了董事会纪要,明确西交利物浦的定位为非营利大学。
这是最让席酉民引以为豪的。他说,也许过了100年再回首,会发现这个决定是影响这所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