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清华真维斯叫人真为难

2011年05月26日 10:0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清华大学多了一个“真维斯楼”!这条消息忽然在微博和人人网上传开。不少清华学生发现他们的第四教学楼被更名为了“真维斯楼”,纷纷拍照上传到网上。清华大学和服装品牌忽然有了这样的联系,让很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

  其实教育捐赠冠名争议由来已久,2005年香港大学医学院因李嘉诚捐款而改名引发过捐款冠名的争议,前几日广东暨南大学因开发商捐款冠名引发了争议,这一次清华大学的“真维斯楼”无疑是将教育捐赠冠名争议推向一个高潮……

  支持

  哈佛校名可冠清华有何不可

  大学接受企业和私人捐赠,并回赠冠名,实际上是国际大学的普遍做法,只不过冠名的地方不同,有的冠名校名,有的冠名学院名,有的冠名建筑名而已。比如国际两所著名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全部是以捐赠者姓氏冠名;2005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为答谢李嘉诚的慷慨捐款,将研究中心命名为李嘉诚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因爱德华夫妇捐赠巨资,而将新大厅学院将改名为莫里爱德华学院等等。换言之,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这类国际一流大学的校名都可以冠名,清华大学的一栋教学楼更可以冠名。从这个角度说,大学接受企业捐赠,回赠建筑冠名合情合理,合乎国际高校的通用准则,而且还能提升校园内的慈善文化。

  再者,从现实角度说,大学以回赠冠名的方式接受企业和私人捐赠,可以有效解决学校筹措资金的大难题,可以好好地利用企业或私人的捐款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事实上很多国际名牌大学的发展的确就是依靠校友的捐赠。换言之,大学接受捐赠,并回赠冠名,不失为明智做法,务实选择,既让捐赠者扬名,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捐赠队伍中来,也让高校获得必要的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

  何勇

  无损社会正义不必过度敏感

  到底是时代喧嚣,还是人浮躁?到底是卫道士好当,还是人心热眼红?到底是真的改革勇士,还是唯利是图?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更名为“真维斯楼”,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我认为,既然承认是多元社会和时代,只要不伤害社会公平正义,只要不伤害弱势群体,只要不把公帑揣进私人口袋,教学楼前挂牌不是什么犯禁忌的事——就算教育部曾经出台规定说大学教学楼更名要经过审批。

  事实上,这个规定本身就值得存疑。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举办奥运会,广告铺天盖地,遍地开花。为什么?当下的世界很难做到绝对的纯粹化划分——教育归教育,商业归商业,商业往往无孔不入,穿插到任何角落。

  因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内含,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我们干吗那么敏感于商业的“入侵”呢?如果没有商业的发展,经济又怎么活跃和发展?生活水平又怎么提高?

  别跟我说教育是象牙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这种说法本身就值得商榷。我们发展教育为了什么?难道为了纯粹的读书?不是。不管是教育的发展,还是发展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生活得更幸福。人要生活得更幸福,一方面固然需要精神粮食,另一方面需要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否则,难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也难以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当清华大学的第四教学楼改挂疑似商业广告的牌子——“真维斯楼”,我们不要把它当作旧社会,它不吃人,相反,或许清华大学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赞助。这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批评?眼红吗?不必要。

  当然,你可以要求清华大学公开到底有没有收到赞助,钱怎么用。这是公民的权利。但是,没有必要骂街。高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是很正常的事。产学研合作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先进模式,中央和地方都积极鼓励。何不把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看成最初级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呢?退一步说,即使现在不是,如果舆论促成这一对鸳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王捷

  反对

  充满金钱味道刺痛教育神经

  这样的充满金钱气息的“真维斯教学楼”,堂而皇之矗立在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校园中究竟会刺痛谁?

  首先刺痛的是求知学子的眼球。据报道称,对于以休闲服品牌来命名教学楼,前来“参观”的清华学生们无法认同。“这让人非常不舒服,有一种在‘动批’里上课的劲儿。”学生们以鄙夷的心态抨击和讨论“真维斯楼”,有对学校失望的成分。商业气息过浓尤其是如此赤裸裸地为了赞助而搞“冠名”的方式,与学生心目中的大学形象反差甚大。这不利于学生塑造正面价值观,也与“象牙塔”的干净和神圣格格不入。

  其二,此举刺痛了教育的神经。教育之宗旨是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围着如何赚钱。大学率先垂范屈从于商业和金钱,丢掉的必然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其三,“真维斯楼”还刺痛了规范的管理机制。此举究其实质还是目无法纪的写照,什么“规定”和“规矩”,在个别大学眼中不值一提。在教育部官网上赫然有一份名为《国家教委关于学校校舍、教室命名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其实施日期为1997年5月9日,至今没有失效。该通知第二条规定:“校(园)内各类教室、各类建筑物不得以捐资者名字命名。如遇特殊情况,高等学校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报国家教委)审批……”那么,清华大学此举冠名“真维斯楼”经国家教委(教育部)批准了吗?如果是擅自“钻进了钱眼里”,这种无视规定的心态更可怕,也让公众对大学提纲教育的重任能否胜任产生严重怀疑。

  毕晓哲

  扯下大学斯文何谈提升精神

  著名高校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某些企业“联姻”,接受赞助或捐赠,无可厚非。而因为接收了企业巨额赞助或捐赠,就感觉“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同意把企业品牌、企业名称“烙”在高校的某处建筑物上,让企业借高校出名,以生发出永久性广告效应,这种做法,受伤的往往会是高校。因为许多企业的品牌形象,是与高校格格不入的。服装品牌命名教学楼,活生生“扯”下了清华大学的斯文。清华牺牲自身学术科研的氛围,拿出一副媚态去委身企业,真很令人羞赧。

  料想,让真维斯冠名自己的教学楼,清华是极不情愿的。清华有难言之隐。这难言之隐,或许就在于清华目前面临着资金困境,譬如某个研究项目,急缺经费。所以,遇有知名企业递给橄榄枝,自然要不惜一切代价恭迎笑纳。而这样下去,清华校园将变成商业街,是不言而喻的。学子们上清华变成逛商场?这很滑稽。

  清华百年校庆前,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学生蒋方舟在《看历史》杂志上,曾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批评过自己母校的不良风气。而现在,清华管理者们又如此联姻企业,让清华纯净的教学氛围大受商业熏染,斯文扫地,学子们如何能静心徜徉于人类知识的堂奥,增长才干和本领?

  笔者浏览世界一流大学的资料,看到耶鲁大学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清教徒一样的。倘若校园之内沉滓泛起,物质风行,谁能静坐书桌之侧,埋首学术科研之中,笃定地接受知识的浸淫?

  高教管理者、施教者都“一切向钱看”,本领就是能拉赞助,成功就是能发财,那还有谁捍卫学术科研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神圣,还怎么让一个民族的精神和骨气获得展示和提升?

  贾志勇

  -建议

  高校募捐应向国外取真经

  中国大学拓展收入来源,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应该是一件好事。光靠财政补贴,只会加重纳税人负担,光靠学费收入,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开辟社会捐赠渠道,是解决大学收入来源的有效办法,美国大学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正如任何慈善捐赠一样,大学的社会捐赠必须纳入规范的管理,才能赢得社会信任,公众才敢慷慨解囊。美国著名大学之所以越来越富,就因为他们的募捐资金的管理非常规范,有严格的规则,捐助资金的用途、去向一清二楚,接受社会监督,也接受捐赠者后人的监督,如果捐赠者后人发现大学没有按照他们先人的意愿来管理和使用捐助基金,他们有权起诉大学获取赔偿。大学对林林总总的捐款也不是来者不拒,见利就收,为了确保捐款不是来自非法收入,大学还要对捐赠款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查证。

  廖保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