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嘎嘎作响,墙壁灰黑斑驳,楼梯间停放着积满灰尘的自行车。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位于茂名南路南昌路口的希勒公寓已显得陈旧残破。顺着宽宽的楼梯拾阶而上,201室是103岁高龄汤理胜老人的家。很难把这样一位退休工资仅2000余元的老先生与10年资助1600名学生的“壮举”联系起来。
日前,103岁的汤老因病去世,曾多年受到资助的学生及家长们自发参加汤老的告别会。汤老走了,但他捐款15万美元、以妻子名字命名的“沈显珩育才基金”仍然存在,还将继续资助卢湾区那些家庭贫困却品学兼优的孩子们。
记者从卢湾区教育基金会了解到,汤理胜1931年从北平税务专科学校毕业后,先是进入上海海关工作,随后分别在上海、秦皇岛、广州等地海关任职。解放初期曾任广州海关副关长,后在广东省外贸干校任教师,直到1972年退休回上海定居。
1986年,曾为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妻子沈显珩因病去世。根据联合国的规定,雇员去世后,对其配偶按月发放抚恤金。1997年,该笔款项已累积达到15万美元。这时,88岁的汤理胜决定,一分不留,全部捐献出去,让想念书的孩子能念书。在简单的家庭会议上征得所有人同意后,汤理胜将这笔钱转交给卢湾区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14年来,共有1600多名学生受到过他的资助。
在汤老的家中,有不少被珍藏的学生信件。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慢慢成了这位老人的忘年交。毕业于向明中学的小吴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地质大学。她在信中写道:“我有幸获得了‘沈显珩育才基金’的奖学金。这一笔支持,为我父母减轻了不少负担,他们收入一直都不高。我十分感谢您的帮助,会自觉努力地读好书,将来以我能够做到的方式,回报社会。”
对他人慷慨解囊,关怀备至,对自己和家人,老爷子却显得有些苛刻和“吝啬”了。汤理胜的小儿媳说,老人的袜子有了洞继续穿,从不舍得坐出租车,假如要上医院,让家人用手推车送,绝不坐车。2000年,孙子汤晓英考进了大学,当时家里刚花去一笔钱,1万多元的学费让汤晓英犯了愁,他不得不向爷爷开口。汤老表示,钱可以给,但是要写张借条,工作以后有了条件需如数返还。2005年10月,工作一年后的汤晓英如数将钱款还给祖父,而汤理胜则将这笔钱追加到“沈显珩育才基金”的本金中。
对这貌似“不近情理”的行为,汤家人却欣然接受。儿子汤朴说,汤老在家庭教育中始终强调,人生在世一切都要靠自己,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自立。“也许是因为学贯中西,父母的独立意识特别强,家里人也完全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王楠 新闻晚报供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