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基层学校探索教育均衡 让城乡孩子站同一起跑线

2011年05月31日 10:29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基层学校探索教育均衡让城乡孩子站同一起跑线
资料图:新安县西关小学的学生正在上活动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1年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为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情况,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了“落实纲要看基层”系列采访活动,半月谈记者随团到基层采访,目睹了基层学校在教育均衡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是人之常情。但现实中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择校问题因此产生。缓解择校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特岗教师撑起农村基础教育一片天

  4月26日,采访团来到了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刚走进仓头中心小学,记者就被一间非常热闹的教室吸引过去。教室里的孩子唱歌、拍手、说英语、背童谣——这是什么课?记者仔细听了一会儿才明白:孩子们在上英语课。一位戴着黑框眼镜、举止活泼的女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四季。她在四个季节的英文单词周围贴上了自己手工制作的相应季节的代表物和人们对应感受的单词,并在讲到每个季节的时候,都会进一步引申,先打开录音机,教大家背(唱)一首英文或中文的童谣,再一起朗读课本上的句子。孩子们兴高采烈,课堂气氛活跃。每次老师提问,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答对之后,全班还一起鼓掌,所有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

  标准的发音、活跃的课堂气氛、多样的教学形式,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乡镇小学的英语课堂。在课后的交谈中,记者得知,这位老师名叫王娟,是一名特岗教师。“这样讲课效果特别好,孩子们喜欢、学到的知识多、记得牢,自己累点也值得。”

  实施特岗教师计划是国家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及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而推出的一项重要工程。2009年、2010年,河南省已连续两年实施了特岗教师计划,共招聘2万名大学生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同行的河南省高校工委专职委员贾修国说,特岗教师学历高、教师基本技能和素质都比较好。他们到岗后,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走访河南省6所基层中小学的过程中,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了特岗教师同学生亦师亦友,关系融洽,教学成果显著。师资力量的充实让很多家长放弃了择校。

  按照相关规定,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由设岗县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并解决编制问题。“虽然这里只是一所镇上的小学,但学生们太可爱了,服务期满后,我想继续留在这里。”王娟笑眯眯地看着身边满脸依恋的孩子们说道。

  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农村孩子快乐成长

  新安县仓头中学是小浪底水库移民搬迁调整后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为了让老师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校规定每节课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每个教室有六个大黑板,每节课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一次上台展示的机会,学生座位不拘一格,有围成一圈的,有面对面的,有分成小组的,课堂气氛活跃。我们来到仓头中学时,正赶上同学们进行课上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仓头中学校长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愿学、乐学。孩子们开始还有点不适应,慢慢就喜欢上了这种形式。有的孩子说,现在再让他像以前那样上课,他还受不了了。

  河南省孟州市韩愈小学是一座漂亮的欧式建筑,我们赶到时,正是大部分学生结束文化课学习,开始上音乐、舞蹈、绘画、陶艺等兴趣课的时候。吹奏口风琴、做陶艺小摆设,置身韩小校园,有记者感叹:“生早了,没赶上现在的好时候。”

  不仅县城里的小学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村里的小学也比从前更胜一筹。新安县仓兴镇孙都小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着腰鼓拍着镲,向我们展示他们独特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才艺。一整套复杂的动作演示下来,大家一同对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真了不起!”

  采访过程中,我们走在校园里,不时有下课路过的学生一边敬礼一边大声说:“老师好!”随便拉住某个学生聊几句,孩子的回答也是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开始有条件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上课形式的改变,让他们逐步摆脱了木讷、刻板的形象,变得活泼开朗,落落大方。

  多管齐下稳定边远地区教师队伍

  与河南的特岗教师不同,河北省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让更多优秀的老师自愿留在基层。

  为有效缓解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流动量大,优秀师资相对短缺等问题,近年来河北省三河市下大力改善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条件,着力提高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队伍。

  5月13日上午,采访团一行从三河市内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三河市东营小学。中途好几次同行的摄像记者都紧紧地抓住器材包,以免剧烈的颠簸损坏摄像机。尽管路况很差,周边环境也较为一般,但学校硬件条件却非常好,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草坪操场和塑胶跑道,甚至比有的城里小学还要好。

  李亚文,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来到东营小学教书。“有人问我,为什么一本毕业要到这么偏远的小学教书。我说,一是因为我家是三河的,我想为家乡的教育作贡献。二是这里虽然偏远,但收入一点不低,加上500块钱生活补贴,我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这在我同学中算是中上等了。”

  2008年,为解决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的状况,三河市根据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差别,给予教师每人每月200至8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享受津贴补助的学校已达49所,占三河学校总数的半数以上。几年来,三河市还先后在四中、五中、东营小学、西定府小学等10余所学校兴建了高标准的教师周转房,让立志扎根农村的教师免费居住。

  来到东营小学两年,李亚文收获了教书育人的喜悦与成就,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李老师的妻子是他的同事,两人相识、相恋于东营小学。由于是双职工家庭,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两室一厅的教师周转房。记者在学校院内看到了10套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周转房,每一户都窗明几净,温馨整洁。小两口如今住宿、水电、供暖,都不用掏一分钱,每月7000元的家庭收入让很多人羡慕。“学校经常组织老师去市里参加各种培训,我们一点没有觉得偏远闭塞,知识的更新不存在任何障碍。”李亚文憨厚地笑着说,“无论从哪方面讲,我都打算扎根在这儿了。”

  三河市副市长张纬东说:“学校硬件条件好,对学生有吸引力;待遇比公务员还好,老师也愿意留下。我们政府就是要加大投入,以优越的条件为农村学校吸引优秀的老师,让全市教育标准化、优质化、均衡化发展。”(记者 苏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