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前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1年间三度对全国10个省46个区县184所中小学校5000多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三学生的调查做出的报告中,最触目惊心的数字,是2010年有近八成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即使在周末也有七成不能保证睡眠时间,而且比起2005年,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竟悄悄减少了1个多小时!
同样根据这份报告,2010年中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小学生为6小时多,初中生不到8小时,虽然仍然超过国家规定,但比起5年前已大大缩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作业时间也缩短了不少。这足可证明,教育部门推迟中小学生上课时间、取消各种名目的在校补习等措施,确实落到了实处,中小学生上学“两头黑”——“天没亮就出门、天黑后才回家”的怪现状已有所改变。
然而,普遍性的睡眠不足,又可以证明,学校晚上课、早放学空闲出来的那一两个小时,显然并没有变成孩子的快乐嬉戏和休闲时光。阻隔在两者之间的,是繁复沉重的家庭作业,以及红红火火的课外补习培训班。
按照调查,小学高年级与初中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与5年前相比,一个稍有减少,一个略有增加。每天花两三小时、到周末更长的时间写完学校作业的孩子,还不能安睡,因为四成学生要在非周末、五成学生要在周末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余特长培训。同一个孩子,需要通过大量培训,证明自己既是奥数天才、有学习语言的天分,又有别人不及的“素质”,钢琴、绘画、书法的高段位,拥有中队长、大队主席之类头衔,因为这些可以帮助孩子超越对手,进入好一点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凶手,归咎于应试教育体制。家长们一直抱怨学校教育让学生负担沉重。而一旦学校放手、减负之后,多数家长又急切为孩子补课、增压,他们惶然地求诸各种课外培训,惟恐孩子学得太少、输在每一条起跑线上。
据悉,教育部宣布,今年6月起将面向全社会征求中小学减负的良策。在持续多年、进行过多种减负的改革尝试之后,这样的举动与其说是显示了教育部门的“开放”,不如说是专业人员已深感无奈。
拿什么拯救压力大、负担过重的孩子,把睡眠时间还给孩子,释放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为什么这么多年实施的种种减负措施,大多流于形式,社会总有无数变通对策——我们曾将问题归咎于“一考定终身”、教学方式不当,但辟出自主招生、招收偏才等通道,多了“对口入学”、取消择校的改革,在校时间减少了,学生负担和压力为何仍有增无减?
要回答这个问题,真正禁绝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业,除了在未来的五年、十年间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持续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之外,还要关注到教育之外的社会道德环境。也许,在选拔用人方面缺少公平公正和监督机制,失去了道德诚信的社会环境下,靠着“头悬梁锥刺骨”式的发愤努力,不断自我加码,通过考试赢取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乃至未来的工作、体面生活,正是广大平民家长们四下送孩子补习、忍心逼孩子少睡硬拼的最根本的心理动力。
不改变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普遍性的焦虑情绪,学校教育、一个部门的减负措施,难于奏效。不能就教育说教育。解决这一代孩子的缺觉问题,根子,恐怕也得向成人社会最虚弱敏感的关节去找。(姜泓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