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职院校与连锁企业“联姻”遭遇高流失率困局

2011年06月03日 15:3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回放】在日前举行的连锁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座谈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目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特别是毕业生的流失率高,高职院校或企业在合作中有‘一头热’的现象。”据该协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连锁百强销售额达到1.6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虽然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相关专业,但相对于连锁企业巨大的人才需求,仍显得杯水车薪。

  实习生充当廉价劳动力?

  连锁企业发展亟待突破人才瓶颈

  “我们不能盲目地把实习生当劳动力。”在日前举行的连锁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座谈会上,物美控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周申磊坦言,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而不是通过实习实践的过程培养实习生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深度认同,进而培养企业的未来员工,这种现象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不鲜见。

  “一名学生到企业实习,如果在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性岗位干6个月或1年,必要性到底有多大?”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高道友的话,道出了不少高职院校的困惑,学生怀揣满腔热情去企业实习,却遭遇“廉价劳动力”的待遇,对还未走出校门的他们来说是不小的打击。“表面看来似乎是企业对潜在员工群体的不重视,其实是企业对如何突破人才瓶颈缺乏良策的外在表现。”

  沃尔玛目前在中国已有10万名员工,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量。苏宁电器每年的开店速度在300到400家,高速的发展背后,同样是巨大的人才缺口。“真正从社会上引进成熟的、有经验的人才非常不容易。”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总监杨悦说,“连锁的核心是复制,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量合格的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走校企合作这条道路。”

  “一个大学生到了零售业,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卖场,各个岗位基本上都是从头开始。真正弄懂什么叫连锁,大概就需要两三年时间。”周申磊说,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都很高,非常需要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

  订单式培养遭遇高流失率?

  企业强化校企合作的意愿强烈

  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订单班的培养模式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一种主流,但这种模式也遭遇流失率高的困境。

  浙江商业职业学院从2003年发现中国连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便开始有意识地跟企业进行合作。“我们从2003年到2006年的所有尝试,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是失败的。当时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到企业,又有大量毕业生从企业流失。”院长孙玮琳认为,与学院提供的毕业生数量相比,真正留在企业成长成才的毕业生并不太多。一些校企合作开办的订单班,其实订单的意味并不浓。一方面企业对订单学生的培养全过程缺乏深度参与,导致毕业生难以适销对路。另一方面,学校对进入企业实习实践阶段的学生也缺乏相应的指导。这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后很难迅速进入“角色”,大量人才流失。

  “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建立快速培养零售人才的通道。”周申磊说,物美集团从1998年开始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从最初的每年十几人,到现在的每年约2000人,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样存在流失。

  “以前是‘拿来主义’,学校培养人,毕业时交给企业就行了,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这样不行,企业应该更早地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校企合作中加强同步的角色。”沃尔玛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陈志刚介绍说,沃尔玛与中国将近200所院校进行包括定向培养计划和实习生项目在内的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计划中的一类是包括招生、课程开发在内的订单式教学,另一类是企业不参与招生选拔,与学校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这种培养模式下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沃尔玛工作。

  苏宁电器今年招收的大专生中50%来自校企合作的订单班。“我们的目标是至少80%以上来自校企合作的学校。因为我们分析过,这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以后的成才率远远高于零散引进的大专学生。”杨悦说。

  学校能给企业什么?

  通过提供人才激发企业的主动性

  与企业合作了这些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邱云有个明显的感受,2007年之前的校企合作,学校方面的主动性更高,而这两年企业的主动性显著增强。“校企合作必须体现双方互动,哪一方被动都是不行的。”在邱云看来,这两年校企合作之所以成果更多,原因之一就是思路清晰、目标一致,“就是为了搞人才培养”。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据2010年底的统计数字,全国现有1246所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和招生数也几乎占到高等教育的50%。面对就业难与就业结构矛盾并存的现状,高职院校更要通过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来激发企业深入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企业为什么跟我们合作?合作的动力又在哪里?我们双方的激励机制在哪里?我们最终如何谋求双赢、多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操阳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该学院合作的企业多、类型多、项目多、元素多,在一个个具体合作项目中逐渐摸索出渐进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课程、顶岗、轮岗、毕业等方面吸引企业真正走进校园。

  “将来,订单的连锁企业把店开到哪儿,我们就把学生招到哪儿,按照订单企业的模式重新改造教学模式,争取跟订单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系主任吴崑说,他们现在60%的学生都被菜百、卜蜂莲花、7-11这3家订单企业订光,几乎每个毕业生都有5个可选岗位。吴崑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学校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以黄金销售著称的菜百集团2005年的销售额只有10亿元,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当年介入,帮助企业作“十一五”战略规划,去年销售额已增长到72亿元。(记者 柴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