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奥数挂钩升学屡禁不止 95%学生都是“陪练”

2011年06月03日 16:2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六一”前夕,广东省向奥数说“不”引起广泛关注,广东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谁真搞“奥数与升学挂钩”将被问责。据了解,包括江苏在内,其实多个省教育行政部门都曾有过类似的“叫停”动作,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挂钩为何屡禁不止?

  奥数仍是很多学校“选拔利器”

  “我省教育部门2000年就叫停小学奥数竞赛,2008年叫停奥数与升学挂钩,在近年的规范办学规定及义务教育立法中,都有相关要求。”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徐泰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但事实上,奥数证书在一些热门学校仍在充当着选择优秀学生“硬件”的角色。南京学生家长邰利坦言,儿子今年“小升初”,为了帮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他跑了好多场名校咨询会,相比艺术类证书和孩子在校表现,还是奥数证书管用。邰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从三年级开始就上奥数班,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虽然知道学奥数既费钱又费神,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南京一民办校校长表示,在“小升初”中,名校之所以看中奥数成绩,主要是传统观念和教学经验显示,数学好的人一般比较聪明,而聪明的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潜能。所以,在“小升初”选择优秀生源的过程中,奥数竞赛的证书确实颇具分量。

  “如果取消一切竞赛和测试成绩,好学生如何脱颖而出?学校依据什么来选学生呢?”这位校长认为,奥数本身没有错,只是很无奈地充当了“选拔利器”。

  学奥数孩子95%都是“陪练”

  学校为了选优,家长为了择校,真正为奥数所苦的还是孩子。

  “奥数的各种加分都应该取消。”南京中华中学高三学生李至根直言,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被家长送到培训班学奥数,因为试题难度大或过于古怪,学习过程可谓饱受折磨。“同学中像我这样取得点小奖的人不少,但真正喜欢学的没几个,都是家长逼着我们去学的。”

  女儿去年升初中的南京市民章伟鑫告诉记者,为女儿准备的几十页材料中,奥赛成绩占了不小篇幅。“从小就让孩子学奥数了,孩子为此不知道跟我们吵了多少次。”但身边同事的孩子都在学,我们当然也得学。“从眼前看,奥数是孩子升学的一个砝码。从长远来看,如果高考遇到奥数题怎么办?所以不能不学。”

  中国社会调查所一份针对国内大中城市家庭的调查报告显示,学龄孩子中参加过奥数培训的占68%。当问及“出于何种原因让孩子参加奥数培训”时,57%表示是为了让孩子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48%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4%称“孩子自己愿意上奥数班”。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近日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学竞赛只是面向青少年中很小一部分数学爱好者而组织的活动,所以他反对家长强迫孩子学奥数。“多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小学生人群里,数学学科的优等生大概占20%,适合学奥数的只占5%,勉强学习只会让孩子的童年很痛苦。”

  问责挂钩叫得响不如抓得实

  其实,不仅是“小升初”,在高校招生中,奥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关政策规定,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或在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都具有保送资格。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处处长袁贵华介绍,虽然网上“取消高考奥赛保送”炒得沸沸扬扬,但今年高考保送生中仍包括奥赛获奖者。

  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在其博客《奥数教育为何越“治理”越疯狂》中发出一连串追问:政府部门可以禁止公办学校举办奥数培训班、禁止公办学校招生看奥数竞赛证书、禁止公办学校老师去社会上的奥数培训班上课,但能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吗?能禁止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查看竞赛证书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吗?他的追问的确发人深思。

  “问责‘奥数与升学挂钩’,要说更要狠抓落实,而且目光也不应该仅盯着小学升初中。”有关人士指出,近几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叫停“奥数与升学挂钩”的新闻屡有所闻,可是鲜有被真正问责的新闻,“如果真有谁因为‘奥数与升学挂钩’被追究责任,相信热门学校也不至于阳奉阴违,毕竟学校不是自家的,何必非那么做呢?”

  “要真正消除社会对奥数的狂热,最根本的还是要力促教育资源均衡。”一位教育专家表示,在均衡的教育环境中,不用政府禁止,奥数也会回归其培养、发展数学爱好者兴趣的本来功能。“这也要有个过程,校际差别的消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只能一步一步来。”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直言。

  “奥赛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将奥赛功利化。”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南师附中校长陈履伟等认为,奥数的确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是通往科学的桥梁之一。所以,对待奥数问题,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将其“妖魔化”。(记者 李月宁 王拓 蒋廷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