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武汉三大"高考牛班"网上引热议:非顶尖名校不去

2011年06月08日 13:23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考牛班

  一个班,大半学生被保送至国内一流名校,或者出国。剩下的,目标也大都锁定清华北大。人们把这样的高三毕业班称为高考牛班。今年高考还未开始,武汉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武钢三中的三大牛班已经在网上被网民们热炒。

  牛班到底有多牛

  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和武钢三中在武汉享有盛名,这3所学校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都在全国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奥赛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并通过了高校的保送生面试或测试。

  华师一附中高三(30)班是理科实验班,共有38人,提前保送名校的有25人,其中北大14人、清华8人、中科大1人。未获得保送的学生则对高考也毫不紧张,积极备考国内名校,多数目标均为清华、北大。

  武汉二中高三(1)班也是理科试验班,全班54名学生目前已有34人被提前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参加高考的有20人,几乎都拿到了国内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

  武钢三中高三(11)班42名学生中,有21人被保送至国内各大知名高校,10人被国外高校录取,参加高考的仅11人。而这11人中有3人是放弃保送资格主动要求参加高考的,他们的目标是冲击北大、清华。

  在2010年的高考中,天津最牛高考班花落天津一中的2007级A12班。该班45名学生中,1人高考前出国,5人因奥赛获奖被保送,剩下的39名参加高考的同学平均分630.79分,其中最高分为693分,志向多为清华、北大,是该校名符其实的“清北班”。湖南2010年高考最牛班则落户长郡中学0702班。该班49人中,有4人被保送名校,23人参加高考,最低档案分625分,最高档案分691分,过650分以上的占50%以上,另外还有两人考取美国名校。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保送生”,这个让大多数考生羡慕不已的资格,却因为院校或专业不理想,让“牛班”的“牛生”不屑一顾。

  是老师牛还是学生牛

  6月7日,在武汉高考最牛班的新闻上传之后,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当那么多优秀生以最优异的分数进入学校的实验班之后,不可能不成就这个班的辉煌。还有人认为,“最牛班”的辉煌不仅来自于老师,更来自于学生。

  力挺派

  @若子2010:高考最牛班的班主任很重要,多对学生加以鼓励,学生自然会大受鼓舞,学习情绪也会高涨。所以,成为最牛班也就是必然的一个现象。

  @路过的兔小白:据我所知,最牛班的学生都很自觉,即使把他们放在一个无人监考的教室里,他们依然会约束自己,不会发生偷看、递小条等陋习。整个一个班的学生都这样,当然能让班级特别牛。

  淡定派

  @杂家谢小T:很简单啊,最牛班的学生本来就都是以高分数进去的,成为最牛班也没什么可稀奇的。

  @GP很懒漠:要是能把普通学生也培养得特别优秀那才叫牛。

  质疑派

  @sundayC:其实评价一所学校不能只关注个别的尖子生,而要关注学校整体学生的水平,仅一个班的学生高考成绩好有什么用呢?谁去关注其他一般的学生呢?

  @恒哥儿:什么高考最牛班,要是随便给他一个班,他也能带出几十个清华北大,也能让几十个学生被名校录取,我就真服他。

  太原也有高考牛班

  那么,太原是否也有这样的牛班呢?据记者所知,太原市外国语学校今年毕业的有一文一理两个实验班,文科实验班的班主任刘文芳告诉记者,班里42名学生,其中有30名学生被保送,两名学生被国外高校录取。剩下的10名学生中,有6人是放弃保送资格,参加高考的。在谈到如何带出最牛班这一问题时,刘老师说,平时她就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学生们,不仅要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各项能力也要均衡发展。她说,这个班的学生自身都比较刻苦,比较勤奋,因此,整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非常优异。谈到这里,记者要刘老师预测一下10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否都能进入一本线时,她认为应该是大有希望。对自己的学生,她比较有信心。

  呆在这样的最牛班里,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记者采访了已经于3月份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人文科学专业的太原外国语学校文科实验班学生温馨。由于提前被保送,温馨到目前为止,已经享受了4个月的轻松时光。谈起在班里学习的经历,她表示并不像常人认为的那样紧张局促。班里的同学们都是有张有弛,把学习和娱乐安排得十分得当。课余时间,大家也会说说笑笑,气氛很轻松。虽然同学之间也存在学习上的竞争,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攀比,但基本上属于良性竞争,不会影响到学习情绪。据她所知,同学们的成绩悬殊并不是很大,如果感觉到自己有点掉队,大家便会沉默着迎头赶上。(记者 张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