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多学子在高考考场奋力拼杀的时候,南科大的45名学生以实际行动选择了拒绝高考,兑现了公开信上的约定,坚持了南科大办学的初衷:自主招生、自授学位(6月8日《新京报》)。
45学子以拒绝参加高考的方式维护南科大教改的意义,体现了改革实验者的勇气,也被外界普遍解读为破釜沉舟的壮举。在高考人才选拔机制面临诸多瓶颈的时候,45学子的决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表露了这场教改实验的决心。
这种执着于意义的激情和决绝,是改革必要的精神动力。但,改革并不意味着需要准备献祭和上演悲壮,并不意味着就是现有体制的对立面。因而,对于45学子的行为,我们可以解读为他们对南科大教改的信任,以及他们对“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理念的认同。但是,正如朱清时校长所言:“孩子们的拒考并不是对整个高考制度的否定”,也就是说,45学子拒绝参加高考只是对信念的坚持,绝非以此方式向高考体制宣战。
也就是说,南科大在探索一条与现有高考体制本质不同的教改之路,两种体制并不是此消彼长、你存我亡的关系。不可否认,如果南科大的教改取得成功,现有的高考体制也许将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谁把谁打败了,而是民众的认同与时代选择的结果。教育部对于南科大教改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支持和反对,这样的态度实际上是默认了两种体制的竞争。因此,南科大的教改和现存高考体制只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至于饱受争议的南科大教改依附体制的问题,同样不能陷入绝对化的陷阱。南科大所推崇的去行政化教改理念,并不意味着要将南科大改革与行政权力对立起来。新的教育体系要形成,必定是社会资源的全面整合。无论教改以何种形式进行,去行政化并不是消灭行政权力,而是消除行政权力对招生、教学的直接干预和控制。
因此,无论是主导改革的朱清时校长也好,拒绝高考的45学子也罢,他们应该成为这场教改的志士,而不是被演绎成献祭悲情的烈士。南科大45学子此举并非向高考体制宣战,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是表达对这场教改的信任和决心。而这,对于南科大教改而言,也应该化为一种动力和责任。无论以何种方式,应该努力促成这45学子的成才,避免让这批试验者变成牺牲品。(重庆 时言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