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90个“名师工作室”为期一年的“量身”培养,广东省中小学900名高徒近日陆续出师,回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担当大任。与此同时,第二批徒弟即将入室,在这批徒弟中,有1000名来自该省各地的农村骨干教师。
过去的名师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自然成长起来的,成长周期长、数量少。广东要建教育强省,急需大批名师。“名师成长有没有规律可循,可否批量培养?”在广泛调研后,省教育厅领导认为,“师带徒”的模式不能丢,但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行政调控的方式,整合省内名师资源,调动高校和地方培训机构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名师培养速度。
2009年年底,广东在全省公开遴选“名师工作室”的“掌门人”。经过严格的答辩、考查和专家评审,2010年3月,90个名师成为首批“掌门人”,他们大多是各个学科的特级教师。省里给他们独立的工作室,拨出专款资助。但同时也给他们两项重任:手把手带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不包括本校的),让这些教师尽快成名;自己定期到大学进行系统的高端培训,使自己更有名。
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的24位专家也参与到名师培训的行列,他们要担当名师和准名师的导师,设计学科培训方案,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35个市、县的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当地“名师工作室”的业务管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经过精心设计,广东“三位一体”名师培训框架基本形成。其培训程序是:名师和徒弟到大学进行理论学习——进入“名师工作室”跟班学习和实践——回到自己的岗位自主学习和研究——再到高校进行论文答辩,展示和分享成果。接下来“闪亮登场”的是从省内8000名骨干教师中挑选出来的900名“尖子”。
“三位一体”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论文答辩。日前,记者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旁听了一场精彩激烈的论文答辩会。台上的答辩者成竹在胸,台下的5名评委“挑三拣四”。该院院长肖建斌认为,“量身”培训改变了传统的“你教我学”的培训模式,对师范教育是一个挑战。大学教师全程参与名师的培训,了解课堂和教师的需求,反馈回来的信息,促进了师范教育自身的改革。
广东省名师培训模式引起了省领导的注意,这位领导特意嘱咐:要把农村骨干教师请进来。记者了解到,省教育厅为此专门拿出1000万元,专项支持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记者 李曜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