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严查本科生参加高考评卷问题
针对日前网络报道西安外国语大学违规选聘本科生参加高考评卷问题,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陕西省教育厅、省招办召开会议,要求查清事实,妥善处置,坚决维护高考评卷工作的严肃性。
西安外国语大学对参加高考评卷的人员进行逐一甄别,确认有240名本科生参加评卷工作。这些本科生负责评阅的,主要是客观性较强的试题(如语文选考题第一小题,从所给的5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两项;英语的单词拼写填空题等)。
陕西省教育厅和省招办认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违反了教育部和省招办关于高考“严禁选聘本科生参加评卷”的规定,必须立即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西安外国语大学随即召开党委会议作出3项决定:一是该校评卷点立即停止本科生参加高考评卷工作;二是凡本科生评阅过的试题,组织评卷教师全部重新评阅,对每一个考生负责;三是对选聘本科生参加评卷工作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包括负责评卷人员选聘工作在内的所有相关责任人。
陕西省教育厅和省招办要求西安外国语大学认真做好后续评卷工作,严密组织,确保评卷质量。(记者许祖华)
大三学生高考阅卷犹如草菅人命 应严格准入资格
“本科生阅卷”暴露高考公平“短板”
2011年高考阅卷工作已经开始。但记者在西安某高校调查发现,本科生违规批阅高考卷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在该高校高考试卷阅卷地,每晚都有“百人以上”的本科生进场参与阅卷。(6月15日《新快报》)
虽然,当地教育部门对此均矢口否认“不可能”、“本科生阅卷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谁敢干这种事情”,但从记者报道来看,此事的可信性还是相当高的。因为这里不仅有记者实地的观察,还有许多学生提供的大量直观证据。据悉,早在2007年,网上就出现过一篇 《心碎在高考阅卷后》的帖子,控诉学生阅卷报酬被克扣。而由于本科生阅卷已有多年,该校几乎所有参与阅卷的本科生都会在简历上写上“参与高考阅卷”这一笔。
“本科生阅卷”为什么是“天下之大不韪”?说到底,无非还是因为,他们实际上缺乏胜任高考阅卷的起码资格和资质尚未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最高学历事实上仍是“高中”。现在,让这样的学生参与评阅另一些高中生的高考试卷,无疑是在将严肃的高考阅卷工作当“儿戏”。而在这种“儿戏”之下,高考公平势必也将岌岌可危。
据悉,由于“阅卷是计件工资,多改多得”,参与阅卷的本科生阅卷速度奇快,背后的阅卷质量、打分公平,可想而知。
既然明知是“天下之大不韪”,“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何以还是“成为公开的秘密”?直观来看,这或许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众所周知,高校在读大学生实际上是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安排“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势必会是一笔很省钱的买卖。
进一步追根溯源,“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所以会 “成为公开的秘密”,其实还在于,目前我们赖以确保高考全流程公平的制度规范事实上的严重不足。这些年,“高考公平”问题看似很受重视,但其侧重点往往一般都集中在高考的其他几个环节,如报名环节(如打击高考移民)、考试环节(如预防考试作弊)、录取环节(如治理高考加分),而其中的 “阅卷评分”环节,则常常处于相对被忽视、暧昧不明的状态。
这表现在,一方面,什么才是合格的高考阅卷人员、其资质条件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程序遴选,均缺乏十分严格准确的界定。如现有规定仅要求,“评卷人员以高校教师为主,有中学教师或教研员参加”高校教师手下的学生如本科生、研究生,是否应被排除在外,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明确。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生参与高考阅卷,在全国许多地方实际上都是普遍通行的做法。另一方面,高考阅卷过程中一旦出错,如不合格人员参与阅卷,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纠错程序、惩罚措施,同样也缺乏公开明晰、足以取信于人的规则制度。
就此而言,“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实际上是目前我国高考阅卷环节公平“短板”的再一次暴露,也是对全流程的全面高考公平的再一次呼唤。如何呼应这一呼唤、填补这一短板,教育部门显然须尽快应对并积极作为。(张贵峰)
本科生评卷是对高考公正的最大伤害
西安部分高校安排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并以开除学籍和刑事责任威胁学生,不得告诉任何人自己参加了高考阅卷。但曾有学生因拿不到阅卷费上网讨薪,当地某高校就业信息网显示,一名汉语言专业本科学生2006年参与过高考阅卷。学生阅卷题目涉及主观题。(6月15日《新快报》)
高考,900多万人为此寒窗苦读十多年,其中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一大关口;高考,多少顶尖专家封闭隔绝、殚精竭虑,每一道题目、每一个考查点都再三推敲,考题的质量保证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个符号;高考,多少地方建筑施工被限制,机动车通行被限制,就为保证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复习、考试环境;高考,多少个考点严格盘查、严肃考纪,有的地方甚至严密到好似奥运和机场安检的程度;高考,考场上每一个考生拿出百倍的小心,生怕漏掉一个得分点但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于最终的分数,阅卷就成为决定高考公平的最后一道关口和决定高招公正的最根本前提。如果阅卷的公正、准确得不到保证,此前高考的所有环节再认真、再严格都毫无意义。如果阅卷成了本科生勤工俭学的试验田,此前一切的严格、严肃、严峻、严密,都付诸流水。这就像任何一场体育比赛,不管运动员多么认真,比赛规则多么严格,裁判如果是门外汉,再精彩的比赛都是儿戏。
要知道,虽然高考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在高等教育水平整体下滑的情势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是稀缺的,一分两分的差异和闪失,对于考生的影响仍旧是决定性的。所以,对于高考阅卷者的水准、资格和资历都有着严格明确的规定。有论者认为,相关规定中只提到高考阅卷“以高校教师为主,有中学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其队伍应相对稳定”,并未禁止本科生阅卷。但是高考阅卷作为高考主管部门委托授权的行为,影响千万人命运,属于公共权力范畴,不是私人权利,不适用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应适用制度有明确规定才可为。所以,任何高考阅卷规定中没有提到的人,都不能参加阅卷。正如陕西省招办新闻发言人所言,本科生阅卷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是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现象为何发生,甚至持续多年?这至少提醒我们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需要加强对于高考阅卷的公共监督;一个是高考阅卷的相关规定应该更详细,阅卷者的资格审定应该有更加严格和明确的程序,如有必要,高考阅卷者应该取得相应资质。
谁有资格参加高考阅卷
涉及高考的话题,总能牵动社会的心弦。近日,新快报一篇《西安外院本科生涉嫌违规高考阅卷调查》的新闻一经甫出,迅速引爆网络,更给坊间留足了话痨。原本“按图索骥”的故事一时间却弥漫上打破清规戒律的情节,怎能不让我们焦虑。面对着西安外院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这一“潜伏”谍战大片的公演,我们不禁要抛出心底的疑问:究竟谁有资格参加高考阅卷?
毋庸讳言,阅卷资格是对阅卷人准入制度的一个定性考评,正如医生需要医师职业资格证、教师需要教师证一样,阅卷人也相应需要一定的资格,而对这一准入制度,我们却没有强硬的制度约束,只是在一些文件中对阅卷人提出了一些准入的基本条件。诸如:陕西省规定评卷人员以高校教师为主,中学教师或教研员也可参加,主观题的评卷人员,应聘请责任心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打折扣,比如此次被曝光的陕西外院本科生参与阅卷的情况,笔者在读研期间,曾在一所师范院校看到一群面容清秀、胸前挂着阅卷资格证的阅卷人,一位研究生同学也曾向我透露,她曾参与高考阅卷工作。可见,类似的操作在各地早已不是新鲜事,但长此以往就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此类事件的浮出,囿于执行不力,囿于制度规范不够强硬,更囿于监督机制匮乏。政行令通只是我们对美好政策的完美幻想,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就弥漫着打破清规戒律的“创新”之举。于此而言,高考试卷由谁来阅,倒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关键是如何保持阅卷的公平、公正,就如报道所言:“一英文学院的男生跟几个女生攀比批阅的份数,一女生说,自己阅了1500份,男生笑了笑说:我阅了1900份。”这怎能消弭我们的忧虑。
究竟谁有资格参加高考阅卷?没有统一的标准,想必成功走过高考的人都有资格。但当阅卷速度成了炫耀的资本之时,你很难说这是莘莘学子的悲哀还是阅卷者的草菅人命。看似程序失衡的阅卷过程,不过是我们对公平、公正的焦虑,如果我们的阅卷者本着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理念去阅卷,那么,无论本科生还是高校教师去阅卷,对考生的成绩又能有几分影响呢?(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