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阅卷工作已经开始。据媒体记者调查,陕西一高校至少从2006年开始,就使用本科生参与高考语文、英语两门科目的阅卷,学生阅卷题目涉及主观题。6月1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对此作出批示。陕西省教育厅、省招办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要求查清事实,妥善处置,坚决维护高考评卷工作的严肃性。西安外国语大学对参加高考评卷的人员进行逐一甄别,确认有240名本科生参加评卷工作。(新华网6月16日)
陕西省的回应是及时的,对于这起事件,必须深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严肃处理。而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再次让人们关注高考阅卷质量问题,因为即便没有本科生参与阅卷,阅卷人完全合格,但近年来高考阅卷强调速度,进而引发的草率问题并不鲜见。
两年前,媒体曾报道高考作文阅卷平均时间仅20秒,这曾被舆论称为“草菅人命”。而此次媒体报道显示,有人“一个晚上改了1900份英语试卷”、“每天白天晚上11小时的高强度阅卷”。阅卷量大,要求在规定时间前必须完成,这无疑是导致高考阅卷加班加点、求快的重要原因。如此阅卷能否保障质量,令人忧虑。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在高速的阅卷作业中,阅卷者会变得麻木,忘记纵使只有一两分之差,但却完全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考阅卷有必要这么加班加点,这么快吗?从录取的时间安排上,似乎有必要。按照各地的录取流程,一般在6月24、25、26日公布高考成绩,也就是说,在高考结束之后的两周内,必须完成各科阅卷、分数统计等工作。但问题是,为什么非要在6月25、26日就公布成绩,难道不可以在7月初公布成绩吗?这不是给了更充足的阅卷时间,可以保障阅卷的准确度吗?
记得在2003年之前,我国的高考是7月7、8、9日,那时,成绩在7月底公布,不是在8月完成招生,保证学生9月入校读书吗?为何提前1个月高考,还要这么赶?事实上,按照现在的录取进程,不少地方在8月初就完成所有招生。有关人员或许会说,这是为了尽快让家长、考生知道成绩,但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阅卷的准确度,而不是以速度来牺牲准确度吧?
从对考生负责出发,建议各地教育考试部门重新思考考试时间安排、阅卷安排、录取流程安排,要以服务考生、保障质量为工作的出发点,而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这会降低考试评价的质量和公信力,是得不偿失的。(熊丙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