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北大发布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规定被校长推荐的学生只要通过北大面试,高考时只需通过当地一本线就能被录取。据统计,往年北大在各地的录取线都要高出当地一本线的100分以上。
对此,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在维护高考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束缚,以长期的过程性评价替代偶然的一次性评价,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以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根本目标。
既然是 “不拘一格降人才”,降低分数线录取便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但问题的关键却恰恰在于:北大有意打破过去那种掐尖式录取藩篱,选拔出素质更全面的人才,这当然是好事,可“校长推荐”与北大降分选才的关系分明是吊诡和“自相矛盾”的。
降分选才所要摒弃的高考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狭隘评价,可在现行教育体制环境下,“校长推荐制”在现实中的贯彻实施所“依据”的却偏偏正是前者。抛开“校长推荐”有可能存在的“提名腐败”和推荐风险因素不说,校长提出推荐名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内部“掐尖”的过程,因为当前学校所遵循的教育评价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单一的应试评价。如何判断一个学生优秀不优秀,说白了还是要看成绩。如果被推荐的是一个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则难以服众。
所以,北大推出的“校长推荐制”,其实质就是换了一种形式的“掐尖制”,只不过比根据高考成绩从上往下掐尖多了一重难以预料的风险。而现如今,北大再次对“校长推荐生”给予了降分优惠,无疑就加剧了这未知的风险——推荐和选拔的过程,如何保证公开透明,谁来监督,都是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得到北大承认的具有校长推荐资质的中学,多分布在北京、江苏、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多为当地“超级中学”。发达地区拥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雄厚而优良的教育资源,名校众多,这就使得发达地区的学生有了更多、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获得北大青睐,有“校长推荐资质”,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不公平。而此番北大继续对“校长推荐生”降低录取门槛,显然扩大了这种不公平。
一考定终身,有其明显的弊端,但起码保证了所有考生上大学、上北大的起点公平。然而,“校长推荐上北大”及其附着其上的降分录取举措,最终的结果是破坏公平,人为创造少数人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权路径。(陈一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