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霄是石家庄市第41中学的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带着两个班127名学生。两个月前,45岁的她被诊断患了白血病,死亡的阴影从此弥漫在她的四周。不过,她没有被病魔击垮。经历最初的恐惧、不安后,她选择了坚强,微笑着重新站上三尺讲台。
现场直击·最后的班会
62名学生痛哭流涕:“何老师,加油!”
6月25日9点40分,41中初一20班。
这是本学期何月霄最后一堂数学课,也是最后一次班会。这也可能是她做班主任的最后一次班会。
班会是利用学生们课间休息时间召开的。
“这个学期今天就结束了。我发现,咱们班每个同学都有变化,更加成熟,更加懂事儿……这些是我的快乐,我非常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
“暑假快要到了,你们在家要多帮助父母干活儿,同时大家也不要忘记认真学习。要知道,好好学习,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今天,我要强调一下,健康对大家来说最重要,哪怕你贫困、哪怕你的成绩不够优秀,只要拥有健康,就能拥有一切!”
台上何老师一条一条地叮嘱,台下62名同学认真地做着笔记。
班会接近尾声时,何月霄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我有一件事儿要告诉同学们,这也许是我给大家开的最后一次班会了!”低头停顿一会儿后,何月霄说。
“为什么是最后一次?”一名戴眼镜的男生插了一句。
“老师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需要暂时离开你们。”
“老师,您得的是什么病啊?”戴眼镜的男生又问。
“是很严重的病,白血病。老师之所以隐瞒了大家,就是怕影响大家学习。”
“老师,你不要离开我们……”班里的女同学哭了,紧跟着男同学也哭了。
何月霄也忍不住哭了。
“何老师你一定要好起来,一定要回来!”
“我一定!请同学们放心!”
“何老师,加油!”班里一名瘦高个的男生举着拳头,流着眼泪哭喊。紧跟着,全班学生也喊了起来。
“何老师,加油!”
何老师,加油!”
……
急促而无情的上课铃声响了,班会宣布结束。可62名学生依旧恋恋不舍、一遍又一遍的“加油”声夹杂着他们的哭泣声,让何月霄在讲台不愿意挪开半步。
新的班主任推门来了,何月霄擦擦眼泪,慢慢走下讲台,退出教室。
轻轻关上门,何月霄泣不成声。
记者探访·一纸化验单
美丽女教师恐惧之后选择坚强
45岁的何月霄在讲台上已度过24个春秋。
最近10年,她一直在石市第41中教学。作为数学老师兼任班主任的她,先后带了三届毕业生。性格开朗、乐观,和每位学生都是朋友。
可何月霄平静的生活却被5月初的一次常规健康体检彻底打乱。体检结果显示她的血液异常。细心的大夫将化验结果悄悄告诉了何月霄的爱人。在医生的建议下,爱人将何月霄带至一家大型医院检查,结果被证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何月霄开始一点都不相信。可在化验单面前,她不得不相信。
“天天都是黑夜、眼泪、恐惧、崩溃、无奈……天天靠语录支撑着,靠别人的鼓励坚持着!”日记中,何月霄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
“这会是我的最后一天吗?”何月霄时常这样问自己。
在细心爱人和极少数知情学生家长的鼓励下,恐惧不安的日子很快过去。何月霄渐渐平静了下来:“我有聪明的儿子,我有相濡以沫的爱人,我有需要我照顾的年迈父母,最重要的是还有两个班、127个可爱的孩子等着我,他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
何月霄暗自叮嘱自己:何月霄,你不能倒下!
这期间,医生给出了两个治疗方案:做骨髓移植,有可能根除此病;服药维持现状,但每个月需负担2万余元药费。对比之后,何月霄选择了后者。她说,无论如何,她也要把这一届学生带下来,她舍不下这些可爱的孩子,骨髓移植推迟二年也无妨。
接下来,何月霄藏起化验单,一如既往地微笑着走进学校。“我不能让学生知道我的病情,我没有任何理由影响孩子们的情绪,他们的时间不能重复。”
上最精彩的课,做最好的老师
“上最精彩的课,做最好的老师”是何月霄二十四年来一直遵循的教学格言。
“在41中,她所带的三届重点班学生,每届教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辛勤的工作,显著的教学成绩受到了诸多同事和家长们的称赞。”学校副校长刘志梅说,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以上她所教的班为荣。
每天7时15分准时到校,晚上7时离校。作为全校第一个到校,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班主任,何月霄对同学的照顾无微不至。谁的成绩下滑了,谁爱忘东西,谁有偷懒的习惯,谁有不自信的问题……这些对何月霄来说,都了如指掌。她甚至是全校使用校讯通(和学生家长沟通的工具)最频繁的老师。“上个学期,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发现何老师给家长发送了3000多条信息,这个数字是全校教师中最多的。”班级主任梁书娟说。
“一个为母亲所特别信任的孩子,其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何月霄。”
“有劳家长检查孩子的数学报纸是否全部做完,并和答案都对照。明天讲报纸上的问题,孩子勾出来了吗?何月霄。”
……
“何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翻阅着手机中一条条舍不得删除的校讯通短信,学生家长朱华山哭着说:“在何老师的影响下,我们和孩子一起进步!”
深度对话
我会一直站在三尺讲台上,直至倒下那一刻
记者:你好,何老师。请问,你现在身体怎么样?
何月霄:你好。我现在身体状况较好,就是服用药物,有不良反应,浑身肿胀,有些难受。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病情的?当时是什么心情?
何月霄: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5月12日。当时感觉天塌了,四周都是黑暗的,没有半点生机。说实话,我害怕死亡,真的非常害怕。此前,我对白血病一点都不了解,感觉离自己非常远,非常远。我也从未想过这种病会落到我头上。
记者:你怎么挺过来的?
何月霄:是爱人、同事及学生家长的不断鼓励,帮助我挺过来的。因为我,爱人好几晚上都没睡,一直安慰我鼓励我。我们学校领导和知情同事也不断鼓励我,尤其是我们学校领导,专门找我谈了好几次,询问我有哪些困难,并再三叮嘱我,如有困难一定提出来。还有学生家长,患病后,有几个学生家长通过侧面了解到了我的病情,之后常鼓励我、安慰我,有的甚至还积极帮我联系药厂、联系医院。如果没有这些鼓励,我想我是不会如此坚强地挺过来的。
记者:于是,您选择了隐瞒病情,继续上课。
何月霄:是的。马上就要考试了,我怕孩子们知道了我的病情后,在情绪上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说实话,我舍不得我的这些孩子们,我非常非常地喜欢他们。那一张张花一样天真的笑脸,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让我不舍,他们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需要我去帮助、解决。
我的学生需要我,我也离不开我的学生。
记者:疾病给你带来的困难有多大?
何月霄:我现在服用的药物非常昂贵,一个月下来需要2.4万元。为了凑我服药的钱,我和爱人连卖房的心都有了。
记者:新的班主任已经来了,是否有些不舍?
何月霄:是啊!非常不舍!我知道,学校领导这么做也是为了我好,怕我累坏了。
我会一直站在属于我的三尺讲台上,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刻!
他们眼中的何老师
她是我们学校一面旗帜
41中副校长刘志梅:她是我们学校一面旗帜
入校十年来,何老师从未请过假。不过,5月18日那天,她来我办公室请假。她说,她的身体很不好,需请两天假。再三追问下,我才知道她竟然患上了白血病。我当即劝她回家好好休息,让别的老师代课。可何老师说让别人代课效果不好。她同时希望学校领导不要将她的病情公开,一则传到学生中间,会引起学生心理动荡,二则同事陆续到办公室探望,容易挤占学生问问题的时间。
那天听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多好的老师啊!
何老师请假两天后,继续上课了。只不过,她多了一个口罩,她的脸也日渐蜡黄,浮肿的有些变形。我知道她在坚持。
何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无论是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还是学生的生活,她都做到了最好,我们常常以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自豪。
同事刘英慧:她执着坚守,让人为之动容
得知她患病的消息后,我感到很震惊,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毕竟,在灾难面前选择逃避是人本能的反应,更何况,这样的打击对普通人来讲几乎是难以承受的。但更让我震惊的是何老师患病后的表现:坚强勇敢地面对病痛;不放弃不消沉,坚持带病上课。
现在的何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上课时一丝不苟,自习课进班辅导答疑解惑;学生的作业还是照批照改,就连鼓励加油的批语都没少;小测验依然照常进行,暴露问题、提出表扬都及时通过校讯通告诉家长;何老师发的校讯通,除了有孩子在校表现,还有学法指导、备考提醒、甚至生活琐事的叮咛。
何老师的执着坚守,让人为之动容,也让生命在这里升华。
学生小张:她是严师,更是慈母
学习上,何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丝不苟;生活中,何老师对我们非常的好,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对我们照顾的无微不至。
家长张悦:遇到这样的班主任,是孩子的幸运
对何老师最深刻的印象是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那是我有生以来参加过的最长的一个家长会,这个家长会,一直从下午3点开到了晚上7点多。
何老师认真地给我们讲了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这个转化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问题,如何解决。我至今还记得,何老师当时声情并茂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一个母亲鼓励她的儿子,从班上的最后一名直到考上清华大学。她告诉我们,要永远记得去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这将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巨大动力。
这次家长会让我感到,我的孩子太幸运了!
记者手记
铿锵玫瑰,坚强绽放
采访何老师前,记者曾想了N个问题。可见到本人,所有的问题被一扫而光。
这一切,缘于她那张灿烂的笑脸,那双充满坚强的眼睛。三尺讲台上,她神采飞扬,丝毫看不出重病在身。生活中的她,欢声笑语,时而安静时而调皮,宛如孩童。正是孩子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离开他们!短短两天接触,何老师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
“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何老师爱人的评价。哪个孩子生病了,她倍加呵护;哪个孩子是单亲,她格外关心。校讯通、家访、打电话,只要能帮助孩子进步,该用的方法她统统用上了。
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说,灾难或疾病面前,选择回避是人的本能。此时的何月霄用超乎常人的毅力,选择坚强。短短的两天假期后,她隐瞒了一切,微笑着重拾教科书,再次出现在三尺讲台上。
她用行动,征服了全体师生,征服了学生家长,也征服了记者。(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