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中印学界追忆谭云山式的文化交流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在2011年“中印友好交流年”之际,谭云山这个尘封已久的名字,再度被中印学者们提出并推崇。
谭云山,何许人也?1928年他接受印度诗圣泰戈尔的邀请去印度国际大学任教,从此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1937年参与筹备并创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他在任时间长达三十五年,为中印文化交流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谭云山去世28年后的今天,中印之间的了解到底有多匮乏?北京大学南亚学系主任姜景奎有切身体会,“在印度很多人问我,中国人怎么还能出国?他们认为中国人穿的衣服还是蓝色或黑色的卡其布。而中国友人则说非常羡慕我在‘佛的国度’里学习生活——事实上在印度信仰佛教的人还不到1%”。
在他看来,当下中印两国在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体系下,很难去做到对等的交流;双方互相缺乏了解,同时又都趋近西方,如果不能主动交流,永远看不清。“从这个意义上,谭云山在民间交流基础上,又把中印交流上升到学者和政府高度,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则直言,中印交流年交流什么?他认为,文化既是交流内容的一部分,也是交流的基础,双方必须要用深入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对方,两国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包括思想和认识层面的交流。“中国总理温家宝说过,龙象应该共舞,而不应该相争;那么就从文化开始舞起来……文化能够使两国人民走得更近、互相了解,即使这中间有争议也没有关系”。
印度国际大学校长拉杰特•坎塔•雷伊认为,泰戈尔和谭云山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典范,这也是目前中印正在追求和传承的,“这是一个兄弟般的、积极互动的关系”。他认为,这一关系的基础就是要有好的愿景,“当时他们就穿越了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今天更要如此”。
值得欣慰的是,从2007年印度决定在玄奘法师当年求学的地方纳兰达建立一个大学,到2011年北京大学将为印度培训500个中文教师,来自民间以及政府的交流正在不断深入。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李鸿指出,谭云山先生是近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印两国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共同课题,此时追忆谭云山、泰戈尔等中印文化交流先贤,希望能为新时期中印文化交流与合作指明方向、提供助力,进而为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印文化艺术界高层论坛11日在此间举行,以“谭云山现象与21世纪中印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了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印度国际大学、尼赫鲁大学的学者及政府官员参与。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