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纷纷使用网络“潮语”,诸如“哥的犀利”、“姐的狂放”、“让子弹飞”、“童鞋们”、“有木有”、“泪牛满面”、“给力”、“神马”、“浮云”、“伤不起”,引起媒体关注。
古人说“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调,在毕业典礼上适当使用一些年轻学生中流行的网络“潮语”,能够起到贴近学生、活跃气氛的作用,但如果过了头则有媚俗之嫌。
由于自己是大学里吃粉笔灰的教书匠,我偶尔也看看我国过去大学校长、西方、日本著名高等学府校长的毕业演讲,这些演讲内容不同,风格各异,但其主旨基本都是献身学术,其风格基本都很庄重典雅,都具有一种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
记得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任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和学子要立志引领美国和世界的科技潮流,麻省人要对学术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这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期望自己的毕业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成为科技界的领袖和精英,他强调的是著名高等学府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精神和学术雄心。2002年,哈佛大学校长H·萨默兹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题目是《从“拿”到“给”,走向独立》,他说毕业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即将从社会“拿”和“吸收”,转变为向社会“给”和“奉献”;从依赖家庭和老师,转变为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萨默兹校长演讲的主题是“独立”与“奉献”,在他通篇的演说词中看不到一句轻佻的字眼。法、德、英、美、日、俄等国家的大学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也都非常庄重。
其实,我并不讨厌通俗文学,也喜欢听通俗歌曲,有时也看一下进口的肥皂剧和冯小刚的那些搞笑电影,这些追求商业利益的文学、歌曲、电视,它们必然要迎合大众口味,必然要看重票房价值,它们通俗和媚俗都可以理解,但一个大学校长不能媚俗。因为一个国家的顶尖学府,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高度,引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戴建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