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所大学的教师杨华(化名)受到学生短信威胁,该生要求老师提高其考试分数。杨华说,“更生气的是这已经成了一种风气,每个学期考试结束,都会接到类似电话若干。”她说,打招呼的多是同事和各级领导。
分数低,不是通过努力学习去拯救,而是通过“跑”、拉关系、托人情等歪门邪道。这种在很多高校共存的现实也反映出,一些歪风邪气已对宁静校园造成了严重污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洁身自好慷慨正直、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等教育文化已受到物化、市侩化的严重冲击。分数——这种最能见证教育灵魂和品质的教育工具,已成为人情交易和徇私舞弊的道具,大学精神真的已经呈现侏儒化状态。
物化环境中大学虽然不能完全独善其身,可必要的教育信仰、教育敬畏感以及坦荡无私的教育灵魂等,断然不能放弃。这是教育大厦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根基。扔掉这种底线,教育行业难免就会藏污纳垢,教育活动就会受到轻视和无形抵制,社会就不会再将教育当做崇高的事业。
南京某大学的这位以此威胁手段敢挑战教师尊严,这是教育的最大悲哀。教育产品还没有出炉,已经成了“次品”和“不合格产品”:蹂躏规则、扔掉崇高、挑战尊严、亵渎法律。就算是他能得到较高的分数,却是不折不扣的“人格不及格”、“道德不及格”。
更有甚者,这位老师的较真坚守却成了稀缺和另类,有老师还认为其“会给学校抹黑”。对待教育丑陋和灵魂缺失,更多教师不闻不问、装聋作哑,这种“破窗效应”不但是对不良风气的助长,更是对教育形象的丑化。如果教师们都放弃了对教育精神的信仰和坚守,纯净的大学精神从何而来呢?
重塑大学精神固然需要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大环境的改变,但教师自身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品质以及洁身自好的善美内化,同样不可或缺。希望能出现更多的“杨华”,敢于向教育不良“开炮”,以此唤醒更多“教育麻木”,唤醒更多“失魂落魄”的求学者。(雷泓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