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观念误区致高职院校招生难 突破就业瓶颈成重点

2011年08月15日 13:49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与全国高校火爆的现象相比,高职高专类学校的“报考”工作就显得有点冷清:即便是分数一降再降,甚至推出免试注册入学的招数,也未必能换得低分考生、落榜考生的青睐。

  一边是低分考生求学无门,一边是高职院校招生无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为何高职会出现招生难的局面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生源减少是大势所趋

  采访中一位从事近10年招生工作的高职学校负责人说,“我们学校的招生规模不大,一年招生计划只有500人,就这样几个月跑下来也只是刚刚完成招生计划”。

  比起其他办学规模较大的技校来说,他们的日子还算好过的。据了解,陕西省许多技校几年前开始就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而且每年的招生人数降幅都在30%左右,计划招生3000人的学校也只能招到2000多名学生,更不要提那些名气不大规模更小的技校了,他们的生存现状更令人担忧。

  记者了解,其实陕西省2010年高职(专科)层次招生首次出现报考人数不足。2010年陕西省共有8万多名达到全省高职录取分数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弃报志愿。连同征集志愿和补录,仍有5万多人放弃上高职。而去年全国共有740所院校计划在陕招生108366名,其中文史类35741名,理工类72625名。

  观念误区导致招生难

  “上不了重点大学的上本科,上不了本科的上三本,上不了三本的读高职。这是很多人对考生报考的一个基本理解。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高职大专是差生的选择,如果将来只能做“蓝领”,那将和同班同学产生巨大的差距。此种心态,也许是众多应届生放弃高职大专的根本原因。

  除了很多人存在这样的学历情结,还有一种偏差的观点:读了高职专科不算读大学,高职大专是一条无奈之路。再者,早知要走这条路,还不如当时上职业高中,为什么多上三年高中上专科?

  很多高中孩子对自己定位不准,好高骛远。学校也一味推崇高分,媒体不断报道高考状元,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孩子不顾自身情况复读,这是对家庭、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样的职业教育指导难免让孩子对于高职和大专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就业瓶颈如何突破

  对一些高职考生而言,职业教育说到底,还是就业教育。出口畅则入口通。只有就业有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学习。

  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比的是,近几年高职院校最吸引社会关注的是其居高不下的就业率。记者在我市高招现场看到,高就业率也是高职招生宣传时的最大卖点。

  实际上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目前十分火爆。西安某航空技师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毕业生每年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就业状况非常火爆,但是招生却很困难。”

  高等职业教育在就业方面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而这种“好就业、难招生”的状况却令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头疼。

  有关专家分析,并不是所有的专业就业前景都是一片光明。因此专业稳定性也是一些高职大专学校受到质疑的原因,专业稳定性包括专业的前景稳定、热度能保持、就业顺利三个方面。但一些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盲目,加上学生扎堆填报,一旦几年后行业岗位饱和,市场供大于求,“热进冷出”的情况就会出现。

  西安东郊一家技师学院校长对此表示,报考高职大专的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避免选择以下几类专业:一类是本科毕业生就业都不好的专业,如临床医学、法律类、国际贸易类、动漫设计与制作等。还有一类是已经持续性供大于求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

  品牌特色成首要法宝

  对于高职教育的前景,业内人士并不乐观,他们认为:媒体和大众都搞分数崇拜,在这样的气氛下,作为录取分数较低、就业岗位平凡的高职大专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观。

  有关专家指出,高职院校的专业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其毕业生在企业不可或缺。高等职业院校只有找准其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空间,形成特色与优势,才能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高等教育由买方市场悄然变身卖方市场,品牌与特色便成为学生(家长)选择教育服务的第一要素,成为高职院校寻求市场“突围”的首要法宝。记者 张瑞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