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会宁8月18日电 (浦丽娜)18日,记者在甘肃会宁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甘沟驿镇代办点采访获悉,该镇最困难的一户家庭中,父亲董克祥是一名代课教师,月收入200元,母亲务农,身体状况不佳,干旱时,他们喝水都成问题。如此贫困的家庭却有两个孩子在读大学。
像董克祥家一样,会宁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有很多。会宁自然条件严酷,全县几乎都是农业人口,15.37万人均纯收入不足1250元。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粮食只能解决温饱。近年,此地连年旱灾,庄家绝收,群众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学生上学非常困难。
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将甘肃列为5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省份之一。同年,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在会宁启动。如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成为该县家庭困难学生的首要选择。
今年,该县在28个乡镇设立教育管理中心,负责各乡镇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前来代办点办理助学贷款的兰州商学院大三学生李玉基告诉记者,今年会宁干旱无雨,以务农为主的家庭几乎没有收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他上大学帮助很大。
甘沟驿镇代办点负责人邵建平告诉记者:“从8月1日起至今,已完成贷款审核的续贷生405人,在校首贷生4人,新生8人,占上线学生80%左右。”
会宁是革命圣地、西北教育名县。会宁县长王科健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县有31179人考入省内外大中专院校,有17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17日在和会宁贫困生交流说:“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你们是当代青年当中的佼佼者,要靠知识改变命运。”(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