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组织型”的孝道教育

2011年08月22日 15:03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什么是孝道,怎么去尽孝,话题虽老,但有了新的触点。

  对于时下大兴的国学教育,中小学还喜欢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习感恩,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的反对激起了激烈的讨论。她在讲座时表示,这是一种愚孝,是“把我们在鲁迅时代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

  蒙曼女士的观点招致的批评甚多。争论的焦点,是在伦理亲情,主要是感恩教育,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送和表达出来,还是要避免形式主义的表现方式,以免亲情教育流于形式之上。

  从这一点延伸开来,给父母洗脚是不是愚孝这个问题,事实上是孝道该如何表达和呈现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在家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若是真情流露,情之所至,但凡情感正常之人都不会有指责和批评。但如果给父母洗脚被当做一种教育手段,一种教育表现方式,特别是一种有组织,成规模的教育活动,情感和理智上就会令人心生别扭和反感,直接将这样的行为划为“孝道”上的不正常状态,更少有感动和赞赏。

  因此,给父母洗脚是不是“愚孝”的关键,不在于这种行为是否必要,而在于这种以“组织学生”的教育是否必要。不在于给父母洗脚这种行为是否有“愚”的成分,而在于我们对伦理道德的培养和灌输的方式是否还有“愚”的成分。

  我们的教育,常常对组织学生统一行动的方式有特别的偏爱。除上课整齐划一,规范统一之外,业余活动、社会生活以至于游乐玩耍也常常是有组织的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类似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这种带有明显个人选择、爱好特长特质的活动,也常常是以“有组织”的形式呈现。如果我们可以把这种教育称为“组织型教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的是统一性,是一种标准,只有大家都这样做了,教育才算是有了效果,达到了目标。书本教育是如此,道德观念的涵养是如此,传统伦理的开掘是如此,现代公民的培育也是如此。

  要说教育所向的目标确实不错,但这种无处不在的“组织型教育”却常常成为不折不扣的祸患,与教育的目标常常背道而驰。这种统一性和标准性的背后,是一种不可置疑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控制书本教育的问题与答案,也毫无保留地侵入个人生活空间,抹去个人化的行为选择和情感体验,只强调出气势恢宏、整齐划一的集体表象。组织学生在特定的节日给父母洗脚,就是这种“组织型教育”在道德生活养成上的典型表现。

  一个被组织型笼罩的教育,必然是一种僵化的教育、死板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愚人”的教育。如果说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是一种“愚孝”,应该就是指一种以愚昧的方式践行的传统道德教育,一种以远离了人的自然情感和行为选择的传统道德教育。李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