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8月20日出席广东佛山某活动时称小学生给父母洗脚是愚孝,许多传统文化应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她同时表示不赞成儿童穿汉服学习古文化,这样恢复传统文化“只是一种表象”。(《广州日报》8月21日)
时下,“给父母洗脚”的确相当流行,一些学校甚至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对于荒芜已久的亲情关系来说,“洗脚”甚至被寄予了消弭隔阂,冰释冷漠亲情的厚望。这样一个博得了不少感动,甚至赚足了不少眼泪的“孝心”回归,居然反被扣上了一顶“愚孝”的帽子,相信不少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甚至喊冤。
事实上,尽管“孝”从来都被视作国人的传统美德,但对于父母长辈的感恩与回报的“孝”,却越来越多的被毫无顾忌的“啃”所替代,长辈对晚辈的爱被视作理所当然,晚辈对长辈的“啃”更是成了天经地义,而与此同时,晚辈回馈与反哺长辈的“孝”,却日渐稀缺。这个时候,如何重新找回那颗失落的“孝心”,的确是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全社会都无法回避的课题。“给父母洗脚”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人们寄望于通过“洗脚”这个充满温情的行为和动作来唤回失落的亲情甚至“孝心”的心情,自然也不难理解。
诚然,能够弯下腰来,“给父母洗脚”,这样一个场景,几乎无需任何旁白脚注,便涌动并释放着爱与孝心。但是,问题在于,场景固然可以动人,但演员是否入戏,则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假如“给父母洗脚”只是个必须完成的作业,孩子们究竟会假戏真唱,还是敷衍了事,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最明白。而真正意义上的“孝”,显然不只是打造一个动人的场景,或是来一次惟妙惟肖的“摆拍”便能可以召之即来的。
基于上述视点,如果“给父母洗脚”并非发自内心,而不过是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或作业,洗的时候也并没有心怀感恩,甚至不过是赶快洗完了事。这样的“给父母洗脚”,其实不只是“愚孝”,而是“假孝”。而孝心的回归,其实更需要发自内心,而不是徒具形式。
相形之下,是否对于父母真正心怀感恩与理解,又是否真的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务上给予父母更多的帮助与反哺,甚至能否减少“啃老”,与父母加强交流沟通从而建立起融洽的亲情关系,尽管看似平淡,并不如“给父母洗脚”那样能感人肺腑甚或催人泪下,但骨子里却要关键和重要得多。(武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