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趋减少 教育均衡等问题待解决(2)

2011年08月23日 01:32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是专栏作家连鹏的说法,他说:“那些农村或者边远山区的孩子,出身贫寒,没有社会保障,面临教育部公,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全家举债,也面临着户籍的不公。就算大学毕业,没有后门,也很难找到工作,虽少许会成功,但是面对种种不公,还是会出现某种的恶性循环。”确实联想了很多,也确实是折射了一部分社会现象。

  但同时也有人说,这样一个重点高校当中农村生源比例下滑这个数字是不是值得我们那么紧张?我们来看另外一个观点。这个观点这么说的:《农村生源减少不见得是坏事》。他说:“农村孩子上大学机会其实更多了,高校农村生源的下降,关键因素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在上升,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农村生源自然也会随着城市化提高而下降。”他的观点是不用太过于紧张,但是这似乎不能解释一个现象。

  我们来一个柱状图,虽然说农村生源在重点高校当中下降,就是我们看到中间的这个图是下降的,但其实农村孩子在所有高校当中的比例,在这些年当中是在上升的,包括在普通的学校当中,农村生源也是在上升的,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个反差?这就需要听听专家的解释,我们来听听清华做社会调查的课题组的老师是怎么解释的。

  晋军:

  有研究者认为,扩招之后,高校的名额向城市,特别是向一些超级中学集中的趋势开始加剧,大概也就是这十年左右,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相比确实是更容易上大学了,但是跟以前不一样的是现在上了大学可能一年找不到工作。现在如果不上最好的大学,那么可能就在本地找不到最好的工作,特别是如果没有家庭背景的话,那么这就使得很多农村的子,特别是家庭不太好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可能要举家借债,或者父母、兄弟姊妹出去打工,全家人养着一个、供着一个孩子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反而因为找不到工作,孩子还要回到村庄里头,甚至还要跟他以前的高中同学一起再出去打工。这个对于他来讲,教育成本很高,没有收益,教育也没有成为一个向上社会流动渠道,反而变成了一个已经有的各个阶层这种结构一个再生产的过程,目前可以看到这样趋势,但是我希望不要变成现实,因为那样的话,就会带来非常非常多的社会问题。

  主持人:

  晋军老师提到了一个阶层固化和一个社会流动的问题,其实社会流动可以分成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比如横向流动,从北京流动到上海,或者流动在山西地域间,这属于横向流动,可能带给人的变化不是那么大,而纵向流动,比如说从农村到城市,或者说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最后变成一个精英,并且生存下来,这种改变可能才是本质的,而且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改变。

  但这种流动最重要的渠道是什么,就是教育,为什么那么多的农村的孩子和家庭面对这种教育能够提供给他的阶层之间向上升的机会却放弃了。我们也看到农村出现了三种放弃:报名的时候放弃、考试的时候放弃、入学的时候放弃。为什么?这就算时间和经济上的投入产生比,比如说竞争了一年或者两年当中,可能不一定竞争得过城市的孩子,没有考上,这两年的时间还不如出去打工,已经可以给家里挣钱了。那么经济上的投入更是这样,有人算过一笔账,在农村,可能一个人13年的收入才能供出一个大学生,如果毕业之后不能找到工作,又成为城市当中的蚁族的话,这个投入产出的比例,恐怕很多下层的家长和孩子是很难去接受了,可见这是一个需要人人去面对的严峻问题。原因在哪儿?来听一听。

  于涵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

  最近我们要启动一项对清华近十年来考生结构,包括在各个省市自治区招收这个考生结构的分析,我们也要有一个更准确的数据。

  8月16日,清华大学成为全国最早开学的高校,不出意料,城市和农村生源的问题,再次引人关注。对此,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表示,将启动一项十年来的招生结构分析。他表示:“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清华只能在重点扩招时增加贫困学生录取的机会。”

  (2011年11月4日新闻)

  主持人:

  清华大学针对如何更加公平地选拔优秀人才,发布了2011年自主招生的AB计划,今后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优秀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孟芉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那么这样的话,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一些优秀的孩子脱颖而出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

  解说:

  清华大学表示,县级及县以下中学的学生,将享受更多名额。

  解说:

  近年,清华首次实施对西部地区给予招生倾斜的B计划,对这些地区的优秀学生单独考察和降分录取,40多名学子因此圆梦清华。新生来源中,县级及以下中学约300所,比往年有所提高,但也只是占比达到了1/4,这也是在呼吁人们对逐渐改革中的招生制度,对农村学生不利的呼声。

  (2011年2月20日新闻)

  解说:

  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都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限制,相当一部分报考名额,都是直接投放给各地的优质示范高中,自我推荐的条件一般也要求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也认为,与高考相比自主招生最大的局限就在于不能实现普遍的机会公平。

  解说:

  省级重点中学垄断名校资源,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忧虑的事实。以2011年为例,今年北大、清华在陕西共招收236名学生,而传统名校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一所学校就贡献了84人,比例占到了36%,这样的例子在各个省份都不罕见,而这样的学校往往位于大中城市。

  沈琦 清华大学2011级新生:

  我们没有那些城里的孩子有竞争优势,我们的视野也没有别人宽阔,这样就给我们一个更加拓展自己的平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