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来到一个小小的空间,看‘老掉牙’的传统话剧,听古筝演奏,我的心就变得无比充实。”80后重庆女孩胡音,原本是四川美术学院留校任教的老师,为实现对原创文化的追求,她毅然放弃高新职位,在家乡办起一个专供文化创意的小公司。
投入80万奠基创意产业
为了一个梦想,胡音放弃了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的一份年薪数十万的工作,回到重庆“文化垦荒”,建立了胡音工作室,并顺利推出旗下首个文化项目——“寅子小剧场”。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参差不齐,西部明显落后,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胡音告诉记者,重庆传统的“红色经典”以及老山城的码头文化,都是创意文化产业的“脚本”,“这一块将来的市场将不可估量”。
在政府出台的政策扶持下,去年9月,胡音的工作室升级成微企。“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市重点培育打造的产业之一,胡音的企业拿到政府对首批微企给予的最高补贴金额。
据介绍,目前首个项目“寅子剧场”的总投入已接近80万元。
“创意”孕育巨大商机
推出“寅子小剧场”,是胡音落入“棋盘“里的第一颗棋。“两年内,要将其打造成西南唯一的具有专业水准、推广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的的民营小剧场。”
重庆是老工业基地,也是红色旅游的典范城市,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的码头文化,可挖掘的文化创意很多。胡音说,想通过重庆本部的市场化探索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做到把工业遗存改造成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
受地域影响而各有差异,“创意文化”没有范本,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胡音告诉记者,创意产业只有在不断创新地挖掘地域文化,再通过现代方式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摸索前进。
如今,胡音的企业已接过不少项目。“今年三月的尺八演奏会,给我很多鼓励。”胡音说,“看到很多四、五十岁的成功人士,愿意挤在小小的工作室听演奏会。很多人听完都说自己被纯粹的人文关怀打动了,让我也受到了鼓舞。现在能把工作室变成企业,规模慢慢的做大,就会有更多人感受到我最初梦想的一切,体会到重庆人文之美一面。”
“在重庆要做文化产业不容易,我早明白自己会遇到很多困难,现在政府给了个机会,我不去争取,那以后的困难就更难以跨越”胡音说。(记者 谭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