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师节的烦恼:送礼人难受 收礼人为难(2)

2011年09月14日 09:2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收,还是不收

  收礼还是不收?尽管大多数老师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却仍担心有一些“突发情况”。

  每到过节,这些“突发情况”总会让北京市一零九中学教师高娟感到“有些纠结”,“因为有些家长太热情了”。他们会找到老师,二话不说,把比较贵重的礼物扔下就走。“这种情况一般孩子是不知情的,我又不能让学生拿回去,只好找个机会加倍返还。这是我最纠结的时候。”高娟说,“其实,过教师节我更希望收到自己学生的礼物。教学不仅是智慧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当学生把亲手做的小卡片、一朵亲手采来的小花或是一块自己爱吃的糖果拿给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投入的感情有了回应,这是最满足的。”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教师王志平同样如此。从教二十多年,她认为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学生的信。她告诉记者:“家长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这反映了家长重视教育、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但是,我们希望家长和学生用另外一种手段对教师表达敬意。我特别愿意收到学生的祝福,可以是他们画的一幅画,可以是亲手制作的小卡片,可以是一句简单的‘老师过节好’。我相信,对所有老师来说,这些都是最珍贵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欧阳津刚刚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她同样表示,收到学生的来信是她最自豪的事。

  一位教师在网络上回应“过节不收礼”的号召,并留言:“请大家不要相信道听途说,请家长们相信教师,尊重教师。”

  如果多一份信任

  “送礼人难受,收礼人为难”,这是一位网友总结的“节前写照”。但为什么大家还乐此不疲呢?

  “又不是缺这点钱,别为了这个让孩子受委屈。”京小出租车公司王师傅说,“老师收不收是她的事,但你送不送就是态度问题了”。

  北京海淀区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吕文清认为:“如果大家都能对彼此多一份信任,这种现象一定会减少很多。如果相信老师,就不会许以利益。总之,不能用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考验家长和老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撰文指出,香港就没有“送礼和收礼”的风气。熊丙奇认为,在我国内地,教师还是一个地位相对较低的群体,教育部门应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同时,他举例指出,在香港的学校管理中,大多学校都有家长教师会,其职责是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会员们会选举家长教师会的常务委员会,其中家长委员占半数以上。如果家长对学校有意见,可以向这个委员会反映,从而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还会担心自己不送礼,孩子会被另眼相看吗?”

  “内地教师节家长送礼、教师收礼的纠结,其实是教师和家长权利的缺失所致,教师无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教育权利,而家长也无权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的评价。要终结这种纠结,不妨借鉴香港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校的管理。”熊丙奇最后说。(记者 姚晓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