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还是劳务派遣?
2007年,余文安在贵州初中毕业,成绩不佳的他拿到了一份“贵阳市国防学校北院”的招生广告,“勤工俭学”、“免学费”、“军事化教学模式”等口号相当诱人,余文安便进入了这所民办中专,入读计算机专业,并签订了一份“入学零收费及就业协议书”。
余文安在2007年5月23日进校,4天后,他和2007级的其他60多名同学被安排到东莞市清溪镇的鸿奇电子厂做“实习工人”,这一实习就是7个月之久。“做的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作,枯燥乏味不说,还经常加班,平均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左右。”
2008年3月,余文安才回到学校开始了他中专学习的第一堂课。然而小余和他的同学们发现,这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并不好。“有时候学生问老师问题,老师都答不上来。”最后,余文安居然还拿到了一本计算机职业技术资格证,“我从来没去考过这个证。”
然而让余文安和同学们更为费解的是,小余连每月自己拿多少工资都不清楚,工厂支付给他们的工资早已被学校从中“截留冲抵学费”了,每个月发到小余手里的只有一两百元的“零花钱”。
入读三年,真正上课的时间却只有一年左右,剩余的时间全在东莞打工,打工的工资全数被用于冲抵“学费”——事实上还不够——到毕业时很多学生还欠了学校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一笔钱,不少学生实习到去年11月还完了这笔款才拿到了毕业证。
尽管承诺“零收费”,但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贵阳市国防学校”在2007年开学时给这个“勤工俭学班”开列了一张“费用一览表”,该表列明了学生在工厂和学校每学期的诸多费用,包括报名费、学杂费、装备费、生活费、外联费等,合共7316元,其中学杂费和生活费分别是3100元和1890元。而在其后的学期里,每学期的“费用”也超过了6000元。
另外一个让学生们不满的是那笔“失踪”了的两年合计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年还会有1500元的补助,但据学生们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拿到过这样一笔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