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江苏无锡市儿童医院儿保科格外忙碌,令医生纳闷的不仅是来测智商的学生明显增多,而是有的家长反常的希望医生给自己孩子比较低的分数。因为老师告诉家长,如果孩子智商低,那么即使成绩差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业绩;反之,家长、孩子都会受到老师比较多的批评。
给孩子测智商,其实是很不妥的,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一般家长是不会领孩子去测智商的,弄不好,给孩子贴上一个“坏标签”,反而不利孩子健康成长,可奇怪的是,竟然是家长主动领着孩子去测智商,而且是主动要求“低智商”,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少受批评,否则,迎接他们的是责难和冷嘲热讽。
“低智商”,意味着不聪明,恐怕谁都不愿意,可家长为了孩子少受批评,宁愿孩子“被低智商”,这是多么无奈和悲哀。教育本是一种爱心的碰撞,在老师的眼中,哪怕真的是“低智商”的学生,也该受到爱的关怀,可教师为了自己的业绩,竟然故意“泄露”给家长一种手法,让家长将孩子的智商测得低些,免得自己的利益受损,教育变得如此可怕,又是谁的错?
近来,接连出现“红校服”等新闻,其内在的原因就是为了刺激学生,让他们为学习成绩而奋斗。最终当然为的是教师和学校的“业绩”。在教师的眼中,孩子成了教育功利的工具,可以不管孩子的尊严,可以不管孩子的个性。成绩好,就欢迎;成绩不好,那就将其降为“低智商”。差生成为障碍物,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
给孩子期望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剔除应试教育中的“功利”,难的是让教育回归爱的本质。( 文/滨兵 图/唐春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