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坑里“天才们”的出路在哪儿?
刘路身上,有许多与应试教育截然相反的闪光点,从他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的求学生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摸索出他与应试教育抗争的足迹:小学之后便再没参加过奥数班,从初中开始便反感做习题册,在大学,刘路的数学卷面分数只能用中等形容。
刘路不墨守成规,但凡喜欢做的事,都会坚持。在参加学术会议及论文写作中,只因本名重名太多及“我喜欢这个名字”,他不考虑版权因素、不计可能被侵权的后果坚持用笔名,致使学术界在熟知其破解“西塔潘猜想”之后,中南大学和家人、朋友仍“蒙在鼓里”。侯振挺教授表示,刘路这种纯粹为学术奉献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作出了榜样,“他不把论文作为‘向上走’的筹码,让我很感动。思考为什么读大学,正当其时。”
刘路关于“西塔潘猜想”的论文寄往《符号逻辑》杂志后,该杂志主编、国际逻辑学知名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写信给予高度称赞:“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成果。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可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尘封10余年的“西塔潘猜想”被破解后,刘路有了“奇才”、“天才”、“怪才”等许多“称号”。
记者问:“习惯这样的称呼吗?”记者得到的是显得很不在意的回答:“我只是比别人幸运一点,能够在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自己初步的理想罢了。”
刘路确实是幸运的。侯振挺教授对这匹“千里马”非常上心,给国内数学界的知名数学家、院士们去电话、发去电邮,希望能够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给予一定的重视,他与刘路成立了两人组的讨论班。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了解此事后,批示刘路硕博连读,还将其注册为2012年直博生,学校还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较为具体的求学方案;时机成熟时送其出国读博;刘路在学术上的需求尽量满足等。所有动作只为一个目的:为他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这种“待遇”是多数大学生所羡慕的,也是让学生学有所获的佳径。刘路即将实践的学习模式与国内现行的教育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根据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另一个是“所有萝卜躺在一个坑里”,“萝卜们”有苦难言。中南大学一个教育团队对刘路进行跟踪服务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但还有更多像刘路一样,有着坚定理想和兴趣爱好的“天才们”,他们的出路又在哪?
侯振挺教授主持的中南大学数学院概率与数理统计研究所,有许多不为人熟知的故事。在研究所成立之初,侯老从地方工厂、学校破格录用了好几个初中、高中毕业,但对数学兴趣浓厚的普通工人。经过长时间的打磨,这些人如今大多都已成为数学界的名人。一位曾在宁波硫酸厂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已去加拿大当了教授。侯老说:“每个人的天赋潜能都各不相同,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育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破除固有的模式,这就是‘天才们’的出路。”
不把人才框死,是包括中南大学在内的部分国内高校正努力探索的人才培养方式,这是个性化教育在国内萌芽的征兆。一些专家表示,刘路出现在中南大学是偶然,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中南大学及侯振挺教授依据他的兴趣爱好,帮助他谋划的个性化求学道路,给中国教育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实行特色化、个性化教育教学,亦正当其时。
防止“捧杀”
10月18日,刘路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结束,成绩优,这预示着他的本科生涯已提前结束。
这份毕业论文是刘路一周时间“赶”出来的,内容是他平时写下的论文精编。平日里,刘路看到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时,便会提起笔记录。他的英语口语、写作、阅读能力突出,阅读的文献大多是全英文,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他也全程用英文同与会者交流,而这份长达40分钟、能解决困扰数学界10余年的数学难题的报告,他仅花了两周的准备时间。
刘路的辅导员杨坤对于刘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点也不感觉惊讶。她透露,她认识的刘路并不十分内向,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数学建模大赛和院里组织的数学文化节。刘路还与其他学院的同学一起,向学校申报过心理学及材料学方面的创新项目。刘路的涉及面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和学习上,他还是“好好先生”,热心助人;他热爱运动,曾获得学院运动会400米第一名、1000米第二名。“他似乎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但最感兴趣的还是数理逻辑。”杨坤说。
杨坤把刘路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归结在良好的宿舍环境当中。“他们宿舍有四个人,一个坚定地创业,一个考研,一个因为科研能力突出,已经与华为签约,而刘路就坚定地在学术这条道路上前进着。”她说:“大学能培养两种人才,一种是学术型的,一种是社会型的,无论哪一种,都与保持着明确的目标密不可分,大学生就应该要有理想、有梦想。”
为了让刘路的梦想和理想更为饱满,10月12日,中南大学就他证明“西塔潘猜想”一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后学校表示,不再接受对此事以及刘路本人的采访和报道。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刘再明表示,之所以下这样的“封口令”,是担心一轮又一轮的报道,会让刘路变得心浮气躁,导致一个大有希望的数学人才最终被捧杀。
刘再明说:“刘路出现在中南大学,学校和学院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为他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很多教授、专家被刘路持之以恒的精神打动,希望这样的精神,能成为所有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理想、不懈努力,为自己的明天而奋斗。”
本报记者采访结束后,正准备起身,侯振挺教授忽然招手示意,“我还得说一句话,”他取下眼镜看着刘路,语重心长地说:“刘路,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你在这次采访结束之后,静下来好好读书,好好做学术研究。”(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