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有关中小学生性教育的讨论沸沸扬扬。从北京的性教材被批“涉黄”到上海杨浦区的性别教育教材低调亮相,孩子的性教育到底应该“含蓄”还是“直白”?
上周一,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男孩女孩》公开课首度在媒体面前亮相。在这堂名为“身体的红绿灯”的性别教育课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用生动的例子,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并学会大声说出“不要碰我”。
游戏中学会性知识
上理工附小三(1)班的这堂公开课以“找朋友”的游戏开场。侯萍老师拿出男孩和女孩的身体轮廓图,让学生们每6人一组,经过小组讨论后给轮廓图贴上标签——“绿灯”标签代表可以触摸部位,“红灯”标签代表不能触摸部位。
学生们立刻热烈地讨论开了。“我妈妈说过,这些地方不能碰!”一位女生点着男孩和女孩的生殖器官部位以及女孩的胸部大声地说。不一会儿,轮廓图上就贴满了“红灯”和“绿灯”。为帮助理解,侯萍拿出了一张图片,图片绘有身穿泳衣的男孩和女孩。“简单地说,被泳衣遮住的地方,就是要亮红灯的部位。”
性别教育课程已经在上理工附小推行了6年多了,调查显示90%的孩子表示可以接受,97.8%的同学表示很喜欢。
家长希望提前告知
这堂公开课还邀请了家长全程旁听。和孩子们的接受度相比,家长都显得有些犹豫。王先生表示,虽然“老师教的也可以接受”,但仍然有些担忧。“毕竟孩子还小,每堂课都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说透但不刺激’的尺度,还是比较难的。”一位妈妈提出,学校事先让家长了解性别教育的课堂内容,“我们在家也能配合学校的教育。”
上理工附小丁利民校长说:“性教育不是单纯讲性知识,涵盖了性别教育、生命教育等多种内容。主要问题就在于,如何切入,讲点什么。越是吞吞吐吐,越会让孩子对性别知识产生异样的感觉,这个道理对老师和家长同样适用。”
要有差异性教育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沈奕斐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曾经在美国留学深造。她说,性教育面临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性别教育就是性教育,二是对性别的刻板概念。“英美的做法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更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她认为,国内外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在性别教育上的方式可以借鉴但不能简单套用。
沈奕斐认为,孩子哪怕是一两岁细微的年龄差别,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有质的差别,因此,性别教育要有科学的“度”,更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甚至同一年龄层次的孩子,都有很大的认识差异,应根据孩子的接受度及时调整。”记者 马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