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的心态日趋成熟
据统计,国考2010年报名资格审查合格人数达到144万人,2011年则略降至141万人。2012年国考报名资格审查合格人数约133万人,较上年又减少了8万人。难道“国考热”开始降温了?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国考报名人数减少与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但不能就此判断“国考热”降温。相反,今年的竞争可能更激烈。
吴江指出,表面数字并不能反映国考冷热的本质,这与今年整体的就业环境比较好,选择的方向比较多有关系。很多考生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选择逐渐理性,不再把公务员这条路当做必走的路,也是一个原因。此外,今年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与国家的报考政策调整有关。
据了解,今年国考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明确要求以最高学历报考(如,研究生不能报考本科生的岗位),不限专业的职位明显减少等。这几条政策的调整,将部分考生拦在了报名门槛之外。
曾多次报名参加国考的刘强说,今年用人单位设定的报考限制条件更加明确,也让不少报名者未通过审查。例如,报考警察,往年要求纠正视力达到4.8即可,而今年则要求裸眼视力4.8。
赵成根说,报名人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参考人数减少,今年实际参考人数可能会高于去年。公务员考试已经有11个年头了,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考生弃考,以去年国考为例,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141万人,但实际最终参加笔试的缩水至103万人,超过20%的考生“临阵脱逃”。“但是,随着考生的心态日趋成熟,抱着投机心理参加考试的人越来越少了。”
正视“国考”的正向激励效应
自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国考热”一直“高烧不退”,也一直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
“应该正确看待国考报名人数激增这一现象。”赵成根说,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相对企业甚至事业单位招聘公开、透明,因为按照统一考试衡量每个考生的水平,最后择优录取。分数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标准。
吴江认为,国考得到青年人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家人才招聘制度的认可。同时,也折射出高校在专业设计上存在缺陷,没考虑市场需求,许多专业“一哄而上”。
采访中,也有很多学者表示,“国考热”中更该追问的是,为何公务员是“铁饭碗”,是最稳定的职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显洋说,公务员的稳定,恰恰反映出两点不足:一方面是公务员淘汰率太低,数据显示,每年正常被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而一般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在5%到15%之间。另一方面则与当下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法治体系不够完备有关,如果其他职业同样享有完善的福利与保障,年轻人自然不必都挤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赵成根说,公务员热带来的思考是,政府应主动约束权力,使权力不能具有太多附加值;且大力加大社会保障,健全法律法规,使人们在企业里工作,照样有完善的保障。
吴江指出,公平公正一直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期望,“国考热”的正面效应大于它的负面效应。人才选拔的正向激励效应被充分激发后,大家愿意到政府机关做事,为人民服务,这是善莫大焉的好事,是值得肯定的,全社会和新闻媒体不妨对“国考热”多点平和与支持态度。(记者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