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村官创业最缺资金导师 专家称重在做小事(2)

2011年11月04日 09: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创业遇险者急盼更多“创业导师”

  文亚(化名)是某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她曾经是媒体宣传的“创业典型”,未来可能依旧是媒体眼中的“香饽饽”。而现在,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她加入了庞大的“非典型”村官队伍。

  文亚“出名”是在2009年,她担任村官的第一年。她利用下班时间,在村里试种了不到一亩地的甜玉米,“当时都没想到卖,就给村里人分着吃了。”后来,她试种甜玉米的事儿被当地媒体报道了,事情似乎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她想扩种甜玉米,写了一份详尽的创业计划书,副镇长特批了10万元创业启动款,“我说一年能还上,镇长说没事,你先种起来,挣钱了再慢慢还。”

  就连文亚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作为当地不多的几个能得到实实在在资金支持的“幸运儿”之一,这“一年能还上”的承诺,竟至今未能兑现。

  第一年遇上了冰雹,玉米苗子都倒伏了;第二年用了污水厂的黑泥,玉米被“烧”死了大半。如今,文亚承包的70亩田里,只有十来亩地还种着玉米,剩下60亩地“暂时不动了”。

  在文亚的案例中,“钱”似乎已经不是大学生村官创业最主要的问题了。在特定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市、县层面的政策扶持,一些特别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乡镇领导也会给予村官创业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么,这一次,问题又出在哪里呢?“可能缺少一些有经验的人指导。”文亚所说的这种“指导”,在一些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较为扎实的省、市已经以“创业导师”的身份出现,但在当地,这样的“指导”尚未在政策层面予以规定。

  江苏省某市的团委工作人员陈某专门负责与大学生村官创业相关的一系列培训和扶持,该市2010年800余名大学生村官中有600余人创业或抱团创业,一个重要的“诀窍”是——不仅给贷款,还给配备“创业导师”。

  “从地方财政来说,可能一些地方与江苏相比实力有限,但真的出台贷款扶持政策,相信地方财政能承受得起;给村官找几个创业导师也不难。”陈某认为,是否能够给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成长、创业环境,关键是看地方一些相关部门的“决心”。

  在张早的记忆中,自己除了参加过一次上级部门搞的村官培训外,几乎很少有机会“被管理”,他对江苏的“宿迁模式”、山西的“屯留模式”颇为了解,曾通过村官论坛途径认识很多那里的大学生村官,“我希望这样的模式能更多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记者 王烨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