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7日电(许婧 黄艾娇)同济大学7日介绍说,“卓越联盟”9校合作即将走过一年历程。“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不久将启动学生交流、名师交流和学生联合培养工作,试行优秀留学生互换,开放共享各校全英语课程。
截至2011年10月底的统计数据表明,9校实际接收来自合作高校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往年显著增长。
据悉,9所高校进一步达成了开展深度合作的5点共识。一是搭建各个领域以实验室为平台的协同机制,实现实验室群共同发展;二是依托国家工程中心,面向行业需求,形成以任务为导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机制;三是以9校为主体,联合各自对口支援高校,积极参与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率先发展的进程中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科技工作中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以项目群为渠道的高端人才交流和培养机制;五是建立协同创新研究的指导和服务保障机制,打造9校科技工作质量体系。
一年来,9校合作成绩显著。同济大学主办的首个中国上海-芬兰赫尔辛基“创新国际快车移动课堂”,吸纳了来自9校的72名学生参加。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联合举办了为期四周的首届“九校三地夏令营”活动,面向9所高校及“中欧工程教育平台”成员高校学生开放。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微小卫星发射”活动,在邀请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师生参加的同时,也向9校机械、电气、材料等专业的师生发出了邀请。
据介绍,先后于6月4日和10月22日在同济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等项目,也都成为了卓越联盟内高校加强合作、增进交流的重要契机和平台。9校还按照《卓越研究生生源合作协议》有关条款,首次在2012级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中开展合作。
此外,9校积极发挥“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的作用,在推动中欧工程类院校在各学历层次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培训、教材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共同致力于高素质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促进中欧工程教育专业互认等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实效。
2010年11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开展全方位合作。11月30日,重庆大学也签署加入该框架协议。9校的合作基于共同的基础:均以理工见长,同属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多为教育部与欧洲工程大学教育联盟共建的“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方成员。从而为通过合作,进一步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断加强与欧洲工程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