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慈善捆绑学生素质做法欠妥

2011年11月10日 10:1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8日,中华慈善总会称,今后将与教育部门合作,慈善有望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估中,还计划向近百所中小学捐赠111万余册《慈善读本》,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11月9日《京华时报》)

  梭洛说:“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慈善从学生抓起,本值得褒扬:在国外,学生做义工搞义卖,蔚然成风。构筑全民慈善,校园不失为一方沃土。连日来,红会等大打“进校园,纳会员。”“慈善教育”牌,正是有的放矢。

  问题是,“郭美美事件”余波未平,慈善业信誉坍塌、“内伤未愈”,谁能断定,伸向学生的是价值引导的“指明灯”,而非利益攫取的小算盘?

  信任断裂,慈善路注定逼仄。看起来,将慈善纳入道德评估,对学生慈善意识的生成不乏裨益。但慈善评价,就跟“师道考核”“量产孝子”一样,本来就不靠谱。机械量化,只会陷入技术理性的窠臼,割裂了慈善的人文蕴涵。

  在畸形的评价体系下,学生素质跟升学门路休戚相关。于是乎,“慈善做得好,素质往上飙”。让慈善成了变相绑架、意志裹挟。这跟慈善的“自愿性”背道而驰,更戕害了孩子们的慈善信仰。

  饥馑的中国式慈善,没法用道德胁迫“充饥果腹”。或许,慈善的涅槃重生,需要反求诸己的纠偏,而非在“被自愿”的歧路上停滞不前。(佘宗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