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自筹经费造火箭
昨日在中山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记者见到这枚火箭的四位“研制者”。记者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四个“小毛孩”。不过他们却是相当牛的人:负责组织管理及箭体设计的胡振宇是一个狂热的化学迷,曾获得全国化学奥赛的三等奖。负责航电部分的罗澍曾经获得全国发明展金奖,为此还废寝忘食狂啃捷联惯导的理论和算法。负责发动机设计的张子林,常与国外业余火箭爱好者讨论技术改进,而黄德恩则负责场地的管理及制作。
“我们三个月前开始试制火箭,8000元经费完全是自己筹集。”胡振宇告诉记者,“这项实验是一次探索两级固体火箭技术的尝试,同时是一项科技爱好活动。为了纪念我国‘航天’的先驱万户,故火箭取名为万户-Ⅰ号。”他告诉记者:“这算是一种探空火箭,比探空气球飞得高、比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飞得低。探空火箭所获取的资料可用于天气预报、地球和天文物理研究,为弹道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飞行器的研制提供必要的环境参数。”
自豪:业余领域研究方法国内最好
胡振宇告诉记者,此次实验可能是国内第一次由在校大学生自行研发完成的探空项目,而且是跨学科、跨校合作,他们所用的方法是业余领域研究方法国内最好的,某些技术能媲美当今民用航空技术。
整个火箭的制作,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大家尽量自己动手,比如称重的称重仪,几个人自制芯片,将普通的电子秤改装成一台高灵敏度的测重仪。罗澍告诉记者:“就算现在民用航空领域,我们一些研究方法和技术都算是先进的。”成果还不只这些,为了跟踪降落的箭体,他们还设计两个简易的天线,如果要买,一个至少要上千元,但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只几十元就解决问题。“如果材料能更好一点的话,我们的航电监控技术或许比得上现在民用飞机上的技术。”
火箭发射是否要备案?
记者了解到,我国空域一直是严格管理的范围,直到现在并没有开放,目前我们对空间领域的法规所针对的只是有人驾驶的飞机。而对类似的航空模型,火箭之类的航空器,暂时没有明确规定。据悉,目前,国家已经在沈阳、广州试点对1000米以下的空域开放。
如何保证降落时安全?
记者了解到,一级火箭体脱离的高度约100米,按照多次测试及数据分析,不会飞离场地。
二级箭体主要依靠降落伞保证降落,为了确保降落伞能打开,控制器专门设置了两重保护,确保打开。
此外,四人小组还对火箭的降落安全进行特别设置,打开降落伞的控制器都是双重控制,以防不测。
如何保证发射安全?
发射当天选择的空地,在发射之前会做一些清场工作,保证场内没有人。万一发动机发生爆炸也没有关系,发动机爆炸的范围已经经过数据及实验测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点火是用电子点火方式,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如何回收?
会组织搜索队搜索降落箭体,搜索的仪器由灵敏度高的德国监测仪,以及两台自制的天线组成,能定位到几米的距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