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大的学生也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卖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那一样是北大的骄傲。这就是北大人的价值观倾向,在任何工作上做出贡献都是给母校增光。(《重庆商报》)
无独有偶,去年7月,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到深圳时,点名约见两位在“各行各业都做得很出色”的北大校友,其中一位就是以“卖猪肉”为主业的天地集团总裁陈生。我们谁也不能否认陈生卖猪肉“卖”出的成就,更不能否认他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全社会的骄傲。
或许,在不少人眼里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修鞋、种地,是优质教育资源损失,多少有些“大材小用”的感觉。但一个人的价值不应以是否拥有名牌大学的身份来评定,而应以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今天我们的社会大众还会被这种貌似“错位”的就业现象吸引眼球,恰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就业观,人为地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将上好大学与做好工作划上等号,对成才的模式做了最“理想”的规划。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年尤其是优秀人才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人才的合理配置。
对人才的浪费是犯罪,但人才的不合理使用,包括表现出来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等现象,我们也不能熟视无睹。“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在就业资源总量还远小于需求总量时,竞争势必激烈。没有谁永远注定是天之骄子,任何人都要靠实力参与竞争,靠能力展示作为,靠贡献赢得尊重。这就迫切需要全社会对青年学生进行正确就业观和成才观的引导。一方面,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坚持以贡献评价人才,在实践中识别人才和发现人才。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用包容选择、宽容失败的心态对待每一位走上和即将走上就业岗位的青年学生,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渠道。(徐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