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狼爸”再掀家庭教育论辩 称谩骂非理念探讨途径(2)

2011年11月16日 14:06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个体差异也能否认?

  “只要不是天才,就适合这套理论”

  新闻视点:你反复强调,孩子12岁定型,必须在之前定规矩,但个体有差异,难道所有孩子的定型期都在12岁,而非11岁或13岁?

  萧百佑:这是我接受这么多媒体采访以来最值得回答的问题。3岁、6岁、9岁、12岁,这4个对教育至关重要的年龄节点,是一位非常权威的教育界高级人士很早之前告诉我的。广东某位权威心理学教授,也不约而同这么说过。我认为,只要孩子不是天才,就比如我的孩子,那就适合这套理论,也就是要在4个节点格外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新闻视点:有媒体报道说,你这套“萧式教育哲学”已经教了30多个孩子?

  萧百佑:对,都是我亲朋好友的孩子,在寒暑假时放在我家寄养,一般不出一星期,坏毛病都会被纠正。我还用过一周时间的捆绑式方法教育一名孩子,同时逼着背诵古代的礼法书籍。最严厉一次是捆在我家阳台8小时,我给他松绑时,一裤子屎尿!虽然听起来有些不人道,但孩子的坏毛病竟然一点一点地消失了。

  新闻视点:看来你反对减负的素质教育?

  萧百佑:我反对的是与现实完全错轨的自欺欺人的一些“当代素质教育”。现在很多人在抨击应试教育,但一批家长陷入了另一个误区。看着他们面对应试教育的无可奈何,看着媒体、教育学家抨击中国传统教育法,我感到心痛,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其实,我的教育方式就是我能“舍得”,而大多数父母“舍不得”,这“舍得”让我成了自己孩子眼中的“怪人”,也使这20年来我的家庭在孩子同学的眼中成了彻头彻尾的“怪家庭”。

  王加胜:我的硕士专业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据我所知,3岁、6岁、9岁、12岁要格外重视学习习惯,这并非学界主流观点。个体有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是双胞胎的生理、心理也有差异,因此几岁一定要学什么的观点我并不认可。现在的教育方式多元化,但广受认可的是,人一生中培养创造力最重要的时候就是幼儿阶段,而且人类智能基础来自于体验,如果在幼儿时代就丝毫不让孩子独立思考及体验,完全违背自然规律,对成人之后的创造力和是否有主见影响很大。

  不担心造成心理阴影?

  “为了孩子的前途,我狠下了心”

  新闻视点:听说你的孩子对你的教育方式存在疑惑,认为“无疑是成功的,但也失去了童年该有的快乐”。

  萧百佑:我背负着孩子们的不解,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家规,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自由上网等,雷打不动,一直到他们上大学为止。20年来,他们没有提出“我要什么”的权力,只能提出“我能不能不要什么”,而且这个权力必须在具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才被允许提出,并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被驳回。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灵活地读书,更有方法地读书,为了应试教育的唯一目标,努力前进!相对来说,现在社会对于子女教育最大的硬伤是“孩子是皇帝”,最后培养出“逆子”的例子还少吗?

  新闻视点:但你儿子萧尧有句话让人特别感慨,曾迷上草本植物的他,每天阅读大量植物类书籍,这个兴趣却被你抹杀了,可他说“连眼泪都没想流,对于爸爸的‘暴政’早已习惯”。

  萧百佑:我的想法十分简单,100万人中有几位能真正成为植物学家?当萧尧的成绩下降后,这个兴趣成了我的“眼中钉”。说实话,让孩子放弃热爱的兴趣,对父母是痛苦挣扎的经历。然而为了孩子的前途,我狠下了心,应试教育至少在几十年内还是不可撼动的根本!我只有一个原则:读好书,考上大学,再来谈兴趣!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没有扔掉那些植物,那北大就少了一名优秀的国际关系才子。

  新闻视点:难道上北大就意味着成功?

  萧百佑:我只能说,长期以来对历史的领悟和对学校的了解告诉我:如果考北大失利,对于我和心怀梦想的孩子们而言,意味着彻底失败。

  新闻视点:你毫不担心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萧百佑:子不教,父之过。而且,我的妻子很支持我,从无异议。她在家中扮演“执行”和“疏导”角色:孩子被打后,该上药的上药,该安抚的安抚。我相信我的孩子不会有遗憾,有的只是迷惑,而迷惑是情理之中的。有一个事实不能忽视:我们给了孩子全部能给的爱,为他们学琴棋书画花掉了买房、买车、买化妆品等的积蓄,而且他们可以在我身上乱骑乱爬,可以和我下象棋时“偷”走棋子。

  王加胜: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兴趣和意愿,很多看来是成人的爱心表现,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棍棒教育”确实能对督促孩子取得高分起作用,但高分就一定代表高能吗?所谓的成功是否被解读得过于狭义功利?实践表明,婴幼儿时期形成的心理阴影会变为一生成长的障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