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教子的是与非,刚刚有些降温,“中国狼爸”的故事,又引发了社会对于中国式教育的讨论。面对抛出“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打是家庭教育最精彩”言论的父亲,许多网友拍起了板砖——这种教育会让孩子失去青春和快乐,会让孩子过早变得功利。但是,四个孩子中三个被北大录取的“显著成绩”还是相当给力的,对于那些以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为己任的家长们来说,则难免成为样本和标杆。即便内心充满着纠结,也容易对“棍棒底下出才子”的传说产生迷信。
而依笔者个人之见,“狼爸”只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并不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既不需要捧杀,也不需要棒杀;既不需要推崇,也不需要批判。想让自家孩子进入名牌大学的家长,可以借鉴“狼爸”严厉教子的经验;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长,自然可以一笑了之,把这个故事当笑话看。
不需要推崇的原因有许多。每个家长有自己的性格脾气和专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家庭氛围,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父亲的主观评价。既然如此,无论是“虎妈”还是“狼爸”都只是家庭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但不是所有能上北大的学生都要在挨打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北大,也不是所有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人都经历过“一晚上做一千道数学题”的训练。“狼爸”和“虎妈”只是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让自己的孩子达到了所谓的成功彼岸。
不需要批判的原因有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狼爸”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属于家庭暴力。虽然他言之凿凿地说“打”,但是,“打”到什么程度,是否像李阳那样达到了家庭暴力的水准,则没有明确的答案。而如果达不到家庭暴力的程度,则不意味着违法,社会也不应该对之构成道德绑架。另外,他的四位孩子都没有告诉司法,我们也干涉不到他的家务事。人家家庭内部都没认为这是家庭暴力,旁观者就更难以判断了。如果仅仅据新闻报道中的一些片段来指责“狼爸”的暴力行为,未必有些武断。
不是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念都是功利的,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上名牌大学,有些时候,家庭的和睦与孩子的健康快乐同样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狼爸”还是“虎妈”,我们首先应该对之表现出的伟大的父爱、母爱表示敬意,毕竟,他们的初衷是让孩子生活得更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但是,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有自己的判断、评价,按照自己家庭教育的特点因材施教。(王传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