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11月2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规定,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教育部提出,要让中小企业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作用。提出要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教育部发这份文件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就业困难的问题,想以调整专业招生指标的“杀手锏”,来倒逼高校花力气为毕业生谋出路,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是,以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高校专业的存废,本身就是一个不靠谱的标准。更不用说,以时下大学普遍造假的高明手段,搬出来的就业率从来都是纸上谈兵,与真实的就业情况差距甚大,非常的不靠谱。
就业难确实是一件令人极为头疼的大事情,关系到民生大局和社会稳定形势,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缓解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局面。可是,如今是高校扩招过量,导致普通大学毕业生过多,供需失去平衡,大家都扎堆在劳动力市场,又缺乏一技之长,自然不会这么容易找到工作。可这是经济偏重于出口导向所致,需要在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改进,并非大学所能决定的。再者大学又不是劳动部门,没有为学生解决就业的责任,否则就是逼着其开倒车,回到包就业的道路上去了。
而且,大学本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基础教育为主,即便是某些定向专业科目,也重于理论研究,而轻于实践操作,并不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普通大学不是高等职业学校,后者才是针对具体职业的市场需求设立专业,所设科目实际操作性极强,甚或与工厂对接实践锻炼,以便毕业后即可就业上岗。如此看来,教育部实则找错了靶子,不该将就业率强加于普通高校,而考核高等职业学校。或者说,如果真是为毕业生就业考虑的话,就应停止扩招普通高校学生,而鼓励发展高等职校,培养适合市场的技术性人才。
从目前的教育资源分布来看,过于侧重对普通高校的投入,而忽视高等职校的发展。二者地位悬殊,职校很难争取到优质资源,文凭亦受歧视,虽然在劳动力市场上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在社会上却没有获得同等的地位。因此,教育部应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结合社会发展形势,给高等职校一个平等的地位,承认其文凭的含金量。政策方面倾斜以弥补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鼓励其开办与市场对接的技术专业,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如此,就业率自然会提高,而无需搞无谓的考核。(江德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