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共进晚餐。“入围标准”是看刚刚举行的半期考试成绩,宴席由学校统一买单。
到底什么样的“尖子生”才能与校长共进晚餐呢?报道说,“入围标准”是看刚刚举行的半期考试成绩。这些学生分别是半期考试初中每个年级前三名的学生;高中文理分科后理科前两名、文科第一名;成绩并列者也在邀约之列。也就是说,成绩是唯一考量标准。
至于什么是“尖子生”,什么叫“优秀”?这个话题已讨论多年。最让人认可的是,书面成绩突出的学生不能叫“优秀”,更重要的是能力突出。该校如此选拔“尖子生”,只能说明,我们多年来推广的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还只是一纸空文。
这次“校长晚宴”,连座位都是专门安排的(第一名都紧靠着肖明华校长坐,并按由高到低的年级就座),在这样严格次第的氛围下,给人带来的到底是吃饭的欢愉还是心理的压力?
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教育,更多的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弥漫着虚荣心的“校长晚宴”。长此以往,“校长晚宴”会形成两种状态,要么对此不屑一顾;要么就猛啃书本,扭曲地追求虚荣,争取与校长共餐。而这两种心态又有哪种是健康的呢?这样的晚宴,和此前的用红领巾和绿领巾来区别优生、差生又有多大差别?如果校长真的要激励所有学生,就应该给每位学生都有亲近的机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健康成长。可见,“校长晚宴”说白了就是一场“校长秀”。
然而,比“校长晚宴”更让人惴惴不安的,是学生和家长的无意识。有学生仅因“第一次和校长离得这么近”而激动得哭起来,有学生因考试发挥失误未能参加晚宴而特别遗憾;不少家长还非常赞成此事……和校长吃个饭成了奖励,就是学生莫大的荣幸,这是中国教育现状的悲哀。这样的晚宴,不吃也罢!(古洪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