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县尝试的校门、车门、家门学生接送无缝对接的“三门制度”如今却遭遇了制度“瓶颈”,面临着被叫停的尴尬局面——
自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安县在少数学校实行了学生接送“三门模式”:校门、车门、家门,即政府部门联系运输企业车辆,直接到学校接送学生,实现了学生上学路上的无缝对接。试点率先在安县七一实验小学、乐兴幼儿园推行。
然而,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幼儿园校车事故后,这一广受家长、教育、交警等部门一致好评的制度,却面临着被叫停的尴尬。安县运管所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关于“点对点”、“站对站”的原则。
“叫停风波”的背后,折射出了教育、交警、安监、运管等各职能部门不同的表情。
探索:“三门”的无缝对接
今春开学,七一实验小学学生家长任秀容再也不用一周四趟往返县城了。每周五下午,10辆客车准时停在安县七一实验小学校门口,接送辽安路沿线的孩子。这种客车票价和平时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固定座位。任秀容只需要跟运输企业、学校签订明确的协议,准时到秀水客运站接送。
校车“三门制度”实施以来,安县七一实验小学教务处主任王刚就多了一项工作:每周五他需要跟车把孩子们送到家长手中,除了教育学生安全乘车,还要监督客车是否超速超载。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王刚却很高兴:这项制度解决了该校200多人的出行困难。“在此之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另一场试验在安县乐兴镇进行。今年春节,运输公司投入了3台客车,每天早晚接送镇上幼儿园的100多名学生。从乐兴镇驶往秀水镇金山村全程约8公里,返程时,客车还要捎上金山幼儿园的孩子。
“三门”的想法源于撤点并校和地震后安县道路条件的极大改善。地震之前,安县共有中小学117所,而现在仅有38所;灾后重建后,安县大部分乡村道都已硬化,车辆通行条件极大改善,为校车通行提供了基础。
打击学校周边的非法营运车辆也是催生“三门”的重要原因。尽管交警大队、教体局、运管所等部门进行了多次严打,但巨大的出行需求,令严打难以为继。
瓶颈:卡在法规“红线”外
“甘肃校车事件发生后,我们马上意识到,这样的运输模式是违规的。”安县运管所所长巩军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倒苦水:“虽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出了事,上面是按照法律法规来查,到时谁来担责?如果都去突破法律法规,那客运市场就乱套了。”
“除非县上出一个关于校车改革的会议纪要,相关部门在上面签字画押,否则,这个事情风险太大。”巩军直摇头。
在法理和情理的权衡中,巩军选择了前者。
安县交警大队大队长李勇对此有些不解:“学生乘坐正规客运车辆,无论是驾驶员素质,还是车况,安全系数绝对最高。如果学生非法营运车辆出了事,难道运政就能撇清关系?”
最令李勇忧心的是,一旦正规客车停了,“野的”活动肯定猖獗。他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撤点并校后,政府的公共服务没跟上,“原则要讲,灵活性也要讲,如果一个制度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说明这个制度本身也有问题。”
接送乐兴幼儿园学生的校车不久前被叫停过一次,就因为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学生家长对我们讲,这也不能坐,那也不能坐,那我们还能坐什么?”对于群众的质问,交警部门无言以对。
乐兴幼儿园园长陈久龄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心声:“这种模式费用低、方便快捷,最关键的是,更安全放心。”
运政不是没想过妥协。巩军曾设想采取包车的政策,但“一趟一包”的规定,让这个设想缺乏可操作性。
出路:农村客运公交化
一组调查数据令人担忧:在安县农村,80%的学生需要接送,其中30%的学生挤面包车,剩下的50%乘坐火三轮、摩托车、电瓶车。“所有的车辆都涉嫌非法营运、超员的问题。”李勇坦言。
安县交警大队的一个片区调查也发现,公立幼儿园不提供接送。而私立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都要提供接送服务。
“有需求就有市场,光靠堵肯定不行,还得采取疏的办法。”李勇说,要从源头上治理非法营运,必须解决运力问题。为了妥善处理这个事情,这几天,安县教体局、交警大队、安监局、运政等几个部门密集碰头,试图寻找一条解决之路。
对于接送学生,客运公司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到学校接送学生,基本上都是满座,不用在车站排班,中途也不上下客,成本降了不少。”永宏运业总经理李世云算过账。
安县教体局安全办副主任文利全认为,仅靠客运公司的热情难以长期维持:“从镇上到村上,毕竟是单边生意。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确保运行,这是真正的花小钱、办大事。”在文利全看来,真正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公交化,“安县现在已具备农村客运公交化的某些条件。”(邹俊川 蒋君芳)